紧箍咒的寓意和象征

紧箍咒(发音jǐn gūzhòu),最早出现于中国四大文学小说《西游记》中 , 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 , 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 。
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

紧箍咒的寓意和象征

文章插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 , 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 。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 , 你须是劝他学好 , 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伏使唤 , 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 , 自然见肉生根 。
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 , 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 , 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
孙悟空是因为何事被戴上紧箍
观音送唐僧治孙悟空的东西,里面有衣服和紧箍咒,孙悟空好动,问唐僧里面是什么,唐僧骗他说是小时候的衣物,于是孙悟空就戴上了 。
延伸意义文化学者孙继滨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紧箍咒》中进行概念延伸:
在《西游记》中 , 有两个孙悟空 。
他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本事也一般大小 , 性格也是同样的飞扬跳脱 。然而,一个孙悟空 , 想长生就去阎王那里改生死簿;想兵器就去龙王那里要金箍棒;当官不开心就回家逍遥自在;你来兴师问罪,我便大闹天宫 。而另一个孙悟空,想取经却没去佛祖那里要经书;当徒弟不开心也不回家逍遥;师徒几度被绑起来要蒸熟了吃,也不敢打杀妖精,也不敢追究妖精后台……
那个花果山上的孙悟空和那个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果真是一个吗?
是一个!
为什么前后反差会如此之大?
【紧箍咒的寓意和象征】紧箍咒!花果山上的孙悟空没有紧箍咒,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有紧箍咒 。
紧箍咒是一个文明的基本精神文化特征,是固化在每个文明个体头脑中的价值观 。而这种固化是通过文明的人文教化形成的 , 是后天精神驯服的产物 。紧箍咒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 。
紧箍咒的意义就在于对人原始生命力的导引和整合 。何谓“原始生命力”?原始生命力就是能够使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 。它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因此在“天使与魔鬼”的二元论中 , 它常被等同于“魔鬼” 。原始生命力的根本特征是由它固有的悖论所决定的,即它固然具有潜在的创造性 , 但与此同时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就比如孙悟空在蟠桃园的监守自盗 , 在花果山的自立为王 , 还有——大闹天宫 。
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一个“紧箍咒”,就是要以此来引导他的思想 , 用理性来操纵和导引这只野猴身上的非理性因素 , 强迫他接受文明的教化,藉以断除他身上的原始野性,促使他的“人化”和“社会化” , 为的是让他能够融入文明社会 。
“紧箍咒”这一意象,揭示了文化在“人”的生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接受人文教化,即“紧箍”,是必要而且必须的,紧箍咒的形成也是必须而且必然的,这是文明存在的保障,文明发展的前提 , 是人之为“人”的必由之径 。
孩子和成人有何差异?成人就意味着人原始生命力的驯服,标志着“人化”和“社会化”的完成 。孩子是什么时候成人的?紧箍咒形成的时候!举例来说,两个孙悟空,前一个就是儿童版的孙悟空,而后一个则是成人版的孙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