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了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上 , 农民起义的事例很多,但最终真正取得成功的仅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人 。
相比于其他农民起义的事例,刘邦和朱元璋不仅有着地理位置优越的根据地、足智多谋的谋士,还有着真正意义上的帝王视野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里面,也唯有这两人做到了得民心 。
反观之下,前期顺风顺水 , 最终在攻破北京城以后却只做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就多少有些不堪 。只不过在后世的评价之中,不少人却认为李自成主要是由于吴三桂以及清兵的夹击,最终才会遭遇失败 。可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没有吴三桂及清兵的围剿,李自成最终也必然会走向失败 。
公元1630年,李自成失去了经济来源 , 出于无奈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可在这之后,李自成却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期 。趁着当时明军主力部队追剿张献忠进入荷兰 , 李自成开仓放粮,接济了不少饥民,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 。

攻破了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文章插图
史书记载:“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
自此以后,百姓们对李自成夹道相迎,再无人能够阻拦李自成的前进步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自成所犯下的三个错误却成了他失败了导火索 。
其一:不顾现实 , 过于理想 。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人都知道,在起义的过程中,李自成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均田免粮” 。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让百姓们平均分配良田,并免除粮食赋税 。
也正是这个口号的帮助,李自成才能收获众多普通农民的拥护 。在单纯的农民看来,只要帮助李自成起义成功,必然能够迎来美好生活 。即便没有文人们所说的“封妻荫子”的奖赏,能够有良田支撑生活也可以 。
可这样的口号真的能够成为现实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国家如果放弃了税收,根本不可能运转 。不仅如此,在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的时代 , 粮食税收本身就是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李自成的口号完全就是异想天开 。所以在起义阶段的这种蒙骗行为,很有可能在之后引起更加强烈的反弹 。
攻破了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文章插图
很多人或许会想,李自成掌握了实际权力之后 , 恩威并济不就好了 。先给予百姓们一定的承诺,然后配合自己的武力进行威压 。这样一来,过上几年的时间,百姓们自然也就老实了 。可现实真的如此简单?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的话,相信崇祯皇帝也不会让明朝没落至此 。
其二:目光短浅,视野狭隘 。这里并不是特指李自成一人,李自成以及他麾下的谋士,几乎都有这个严重的问题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他吸收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效力 。可这些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失意的文人罢了,本身的才能十分有限 。
以李自成最著名的“谋主”李岩为例,也只不过是一个举人而已 。别说从政治国了,就是从政治县都力有不逮,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在治理国家的时候给李自成提供像样的帮助呢 。除此以外,其实即便是在李自成起义的过程中,这些文人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
攻破了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只做了42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