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会子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

南宋有多种纸币,其中以会子最为通行,会子是宋高宗赵构在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一1164年之间)发行的 。
「会子」是相会的意思,最初也是民间自由发行的汇票性质的票券,在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为官办,遂成法定通货 。

南宋会子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

文章插图
会子形制长方形,红、蓝、黑三色铜版印刷,面额固定,原来只有一贯一种,后来又增发200、300、500文数种,票面上标明发行机关为「行在会子库」 。
会子有法定货币符号的地位 。如《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六,绍兴三十年(公元1161年)十二月记“令临安府印造会子囹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又《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六《东南会子》记:“《会子》凡上供军需并同见钱 。”各书又记吏军兵薪响按比例支发会子 。会子的面额较小 , 最小至二百文,利于商业,特别是普通民户小额交易使用 。
与北宋交子相比,会子作为国家纸币的作用和特征更加明显:
第一、会子流通区域更广 。虽然会子使用区域最早只限于临安附近的两浙,但后来扩大到淮南、淮北、湖北、京西,遍及东南各路,发展为南宋流通领域中最主要的货币 。
第二、会子流通数量更多 。会子初以三年为一界,每界限额1,000万贯,较之交子已增发七倍;1247年又宣布第十七、十八界会子永久通行,不再规定作废期限 , 旧钞可以随时向政府兑换新钞,流通中的会子数量成倍增加
史学界一直认为,产生于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屠燕治解释,四川的地理闭塞,促使北宋时期出现“交子”,但“交子”不直接参与流通 , 商人从四川携带“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将“交子”再兑换成金银铜钱等货币进行交易 。
“交子”是有价证券,相当于现在的支票 。
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铜币的制造已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再加上南宋经济主要靠海外贸易,导致钱币大量流失海外,民间由此出现可以用于交易的“会子”,公元1160年临安府知府钱端礼率先统一由政府出面发行“会子” , 随着他升任为户部官员,“会子”也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
直到元朝 , 马可波罗才将纸币传播到伊朗,而后传到日本、高丽 。直到500年后,即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 。
纸币的产生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经济发达的象征 。在南宋152年的历史中,使用纸币的时间长达100多年,共发行“会子”近14亿贯,如果按照南宋当时1两黄金兑换35贯铜钱的换算方法 , 相当于发行了1600多吨黄金 。纸币的重要用途由此可见 。
【南宋会子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在具体证据方面,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造会纸局,在赤山湖滨 。”赤山 , 在苏堤第一桥西南,与玉岑山对峙,北连大麦岭 , 东接太子湾 。而且800多年前的另一部古书《咸淳临安志》有一张现存最早的南宋《西湖图》,图中赤山教场与南山第一桥之间,清楚地标有“会子纸局”四个字,从中可以看出会子纸局的大致位置 。它应是靠近杭州南山路、西山路和虎跑路三路交叉口的南山路以北一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