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 , 即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 , 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开创了“孝宣之治” 。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汉朝中期围绕灾异论的政治斗争已经由原来的理论争论转变成现实中的政治斗争 , 因此也就变得更加残酷 。武帝时期关于灾异的解释更多是在理论上的争论 , 较少直接用于攻击政敌 。
到了宣帝时期 , 斗争则逐渐进入白热化 。皇帝与臣子之间的斗争以及臣子之间的斗争都已经显露 。不过宣帝尚可称作是一雄才之主,故还能将灾异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君臣之间的斗争,仍是皇帝获得了优势,臣子间的政治斗争亦为皇帝提供了便利 。
宣帝之后,灾异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但皇帝的控制力却在下降,因此对于统治合法性的冲击力度便进一步升级 。

文章插图
一、灾异论与禅让说
1.儒者眭弘
汉昭帝与宣帝期间,灾异论的政治影响力开始显现,有的儒生开始用灾异论来批评当世时政 。此间主张最为激进的当为眭弘 。《汉书·眭弘传》除作基本介绍外,便只记载其对于三个异象的解读,以及因此被处死的事情 。
眭弘依据的异象有三:一是泰山有石自立,后有数千百鸟集其旁;二是昌邑有枯社木复生;三是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 。依据石头和柳树都属于阴类 , 代表的是下层的平民 。
【汉宣帝与汉昭帝,两位帝王对于天灾是什么态度?】泰山是王者异性后禀告上天的地方,而石头在泰山自立 , 便是有平民会成为天子的征兆 。又根据虫食树叶形成的文字 , 认为天下将会由公孙氏接替 。虽然不知这个公孙氏具体指的是谁以及在哪,眭弘就说他的先师董仲舒说过,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
这也就是说即使继承皇位的皇帝没有过错,也有可能会因为有一个圣人的出现而失去天命,因为那个圣人取得了新的天命 。此处应当是曲解董仲舒之说,正如此前所讲,董仲舒既然提出即使有灾异,只要国君知道错在哪改正了国家就会振兴 。如果照眭弘所解,那么与此前说的话便是不符的 。

文章插图
儒学家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自序里,便有解释此处问题 。“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当是讲孔子受命作《春秋》,行天子之事 。眭弘误解了董仲舒之意,他师从嬴公,故是董仲舒的再传弟子 。
但因为他误解董仲舒之意,故史只说嬴公一传能守师法 。由此可知,眭弘所讲之灾异论虽还是借助《春秋》,但与董仲舒所讲的灾异论确有不同 。之后他还提出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 , 因此皇帝应该下诏求索天下贤人,并且禅让帝位 。
2.朝堂的反应
那时由霍光秉政,霍光对此说法很厌恶 , 于是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的罪名将眭弘下廷尉,最终眭弘被诛杀 。从这一事件来看,当时已经有人开始想要依靠灾异之说来影响政治的进程 。眭弘此说有很明显的政治目的,即要当朝皇帝退位让贤 。史书并未有明确记载眭弘为何有此举动 。
普遍对此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眭弘对于当时政治不满,想要通过此来改变政局 。还有人提出是戾太子残存势力所为 。第一说支持的人较多,第二说则较少 。侯旭东指出第二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后补充道儒生对于天命论(包括灾异论)的信仰亦是不能忽视的 。
- 新朝与匈奴关系介绍
- 玄汉的简介
- 两个人互道晚安的意义 爱与被爱的关系大概就是
- 东汉与西汉的关系
- 赤眉起义经过与结果
- 如果张飞与吕布交手时选择死战不退,那么胜负将会如何?
- 历史上汉武帝一共有多少姐姐?与平阳公主的关系怎么样?
- 汉文帝即位后,他的嫡妻与儿子为何会死?
- 人生感悟的哲理 人生中的舍与得
- 混沌与分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