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生平资料简介,专研以法治国】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 , 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其祖姬姓 , 卫国国君后裔 , 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 。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 , 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 , 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
文章插图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 , 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 。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 。”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 , 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 。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 。前359年任左庶长 , 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
实施变法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 , 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 , 自上犯之 。”,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 。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6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 。变法日久,秦民大悦 。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前340年 , 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西河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 ,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 , 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
车裂处死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 。秦国贵族多怨 。
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应当“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 , 不宠秦国之教” , “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协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 。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商鞅不听 。
前338年,秦孝公崩 , 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 , 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 。
后来商鞅回到商邑 , 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 , 发邑兵北出击郑,秦王发兵讨之,杀商鞅于黾池 。商鞅死后被秦惠文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于彤 , 灭商鞅之族 。
- 商鞅变法前奏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
- 商鞅治秦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 商鞅怎么死的及墓地在哪详细介绍
- 李悝和吴起的能力并不差,为什么之后商鞅变法成功了?
- 黄歇有怎样的生平经历?为何被列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 赵胜有怎样的生平经历?为何被列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 杨紫个人资料 老公 杨紫和肖战公布恋情了
- 范雎说秦王的典故
- 秦孝公为何想传位给臣商鞅?
- 揭秘:商鞅变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