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花鼓戏过去被称为什么

零陵花鼓戏 , 过去称为花灯或调子 , 主要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两大艺术派系 。以后,两派合流,成为零陵花鼓戏 。
花鼓戏传入零陵的时间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嘉庆年间(1796—1820) , 诸联所著《明斋小识》载:“花鼓戏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 。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于乡野 , 继而城市;始盛于村俗农甿,继沿于纨绔子弟 。”

永州花鼓戏过去被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文中概括了当时花鼓戏的发展演变情况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 。建国后 , 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 。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 , 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
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零陵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50多个 , 内容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和其他社会生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念白、歌舞、声腔、伴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 , 为流行地区群众所喜闻乐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初祁阳花鼓灯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 。后来道州调子艺人加盟其间 , 形成了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的合流 。1956年,正式定名为零陵花鼓戏 。过去,祁阳花鼓灯使用祁阳方言演唱 , 现已逐渐融合,使用永州官话为其舞台语言 。
道州调子戏,是湖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或名调子戏 , 道州调子戏与永州花鼓戏是同体,都来源于民间,传统民间歌舞为其繁衍发展的基础 。
【永州花鼓戏过去被称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道州调子戏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 。道州调子戏是一种戏味浓厚 , 音乐性强的传统戏剧,素有“北有二人转,南有调子戏”之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于2012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本文就道州调子戏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1956年,正式定名为道州调子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