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南征百越加强统治

如果说在西北两个方向,秦始皇是以防御为主的话,那么在东南地区他就是以进攻为主了 。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 , 历来是越族人民生息的场所,越族是夏王朝的后裔 , 与周王朝也有过交往,是我国原住的古老民族之一 。由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他们大多从事渔猎采集结合粗放农业的复合经济,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有很多分散的部落 , 号称百越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异军突起,报复吴国,成为中原霸主 。

秦朝南征百越加强统治

文章插图
进入战国时代,他们遭到楚国不断蚕食,最后被并吞 。秦始皇灭楚国后,降服了越族的一些首领,建立了会稭郡和闽中郡 。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便派尉屠雎,率领一支由流浪者、依附的农民和小商人组成的军队,大举进攻南越、西瓯 。经过几年的苦战,又陆续派遣50万戍族与越族人民杂居,终于在秦始皇33年建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这些地区从此并入入秦帝国版图之内 。
为了确保岭南大军和50万戍卒的后勤,确保粮道 。秦始皇命令监禄(秦国的一种官名),负责转运粮饷 。监禄继承,秦国兴修水利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经过精心勘察 , 巧妙的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关键地段,即湘江和漓江的源头分水岭上,修建了著名的兴安灵渠 。
这就是在向北流域的湘江上修筑“人字坝”,分出1/3的水量向西流入,十公里长的人工渠道,再利用灵河20公里的河道,汇入向南流的漓江 。头十公里渠道是在分水岭上开凿,不仅工程巨大,而且落差大 。十公里落差27米,不能行船 , 于是绞尽脑汁,创建了36座“斗门” , 就是船闸,来调节水位,使船只顺利上下,可以通过了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把华中和华南连接起来 。
占领百越之地后 , 秦始皇马上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措施 , 在这一地区设置南海郡(在今广东境内,郡治在番禺)、桂林郡(在今广西境内,郡治在桂平西南)、象郡(包括今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南达越南中部)等三郡,建立郡县等地方政权组织,把这个地区置于朝廷的直接管理之下 。
同时命任嚣、赵佗等统率重兵镇守岭南 。他还先后征发内地数十万人口,迁徙岭南各地,与当地越人杂处 , 垦荒成边,修筑了许多城池、关隘 。为了打通南岭山脉的阻隔,便于物资流通、人员往来和军队调动,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 秦始皇还命人在这些地区整修、拓宽道路,兴建了一批新道 。

秦朝南征百越加强统治

文章插图
当时,在包括今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还生活着几十个少数民族 , 中原人称之为西南夷 。自古以来,西南夷就与中原各部族有密切往来,殷周时期,这个地区的一些部族曾参与推翻殷商王朝的活动,并获得了西周王朝的封赏 。战国时期,楚威王派兵“略巴、黔中以西” , 兵至滇池一带,“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 。”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西南夷的一部分已经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灭亡蜀国、巴国 , 在这里设置郡县,并将统治势力扩张到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秦国最初对巴蜀地区采取縻政策,在设置巴郡、征收赋税的同时,改封蜀王子弟为“侯” , 改封巴的统治者为“君长”,“蛮夷君长,世尚秦女” , 并派蜀相代表朝廷统治巴蜀 。
【秦朝南征百越加强统治】到秦始皇时,秦王朝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秦始皇在这一带建立政权,设官置吏,修筑道路 。这些道路比中原的驰道窄得多,所以又叫“五尺道” 。这条道路沟通了四川、云南的交通,有利于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便于朝廷强化对边疆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