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对来说,葵瓜子和南瓜子在清时期就显得有点落寞了,最早记载葵花子可食的是康熙《桃源乡志》:
葵花,又名向日葵 , 色有紫黄白,其子老可食;
在清代 , 向日葵主要作为观赏性植物,食用及售卖也只是偶有记载 , 后来直到民国时,黑龙江《呼兰县志》才记载向日葵大规模栽培 。
再看南瓜,南瓜子要比葵花子流行得早些 , 晚清以来,南瓜子可食的记载非常多,远超葵花子,较早的记载如咸丰《兴义府志》:
郡产南瓜最多,尤多绝大者,郡人以瓜充蔬,收其子炒食,以代西瓜子 。
(南瓜)子,市人腹买炒干作食物,终年市于茶坊酒肆,人竞买食之 。
南瓜子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可终究是作为西瓜子的替代品,虽然有广泛的食用人群 , 但是与西瓜子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
![古人喜不喜欢嗑瓜子?](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8/1432104626-5.jpg)
文章插图
民国:三“子”鼎立,葵瓜子异军突起
到清末民初,南瓜子、葵瓜子就已经开始流行,瓜子界 , 也就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老字号”西瓜子的光环慢慢黯淡,两个新品种,尤其是葵瓜子异军突起,这个被称作是“香瓜子”的小零食,很快就受到国人的偏爱 。
民国是一个优雅的时代,嗑瓜子的连串动作显然不那么“优雅”,而这也丝毫不能阻止国人的热情 , 瓜子钳便应运而生 。
黄铜制成,体积轻小,形如剪刀,两边各有不同大小半月缺口二三,以便夹开不同大小的瓜子,和“蟹八件”一样,这把小工具 , 赋予吃瓜子更多的仪式感 。
【古人喜不喜欢嗑瓜子?】当然,这也只是富家千金的专属,其他人可没有这么多讲究 , 依然以嘴嗑瓜子为乐 。
萧红眼中的鲁迅,就是一位瓜子不离手的资深粉 。别人一杯红酒配电影,鲁迅一根香烟配瓜子 , 气质这块,拿捏得如此精准!
不止鲁迅对瓜子痴狂,林语堂也将嗑瓜子列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 用他自己的话说:吃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肉之乐实各居其半 。
更夸张的是国学大师黄侃!在暨南大学上课时,他还向自己的学生疯狂安利瓜子 , 表示耳边没点嗑瓜子的声音,这堂课就算你们听得有意思,我上着也没意思 。
嗑瓜子的魔力 , 由此可见一斑 。
直至近现代,瓜子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不仅是消遣闲暇的首选 , 更是茶余饭后的最佳拍档 。
小小的瓜子,千百年来,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 或许,我们所贪念的不仅仅是瓜仁的香,而是那些默默地被瓜子惊艳过的时光 , 是那些最简单随意、最轻松的平常 。
-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
- 古人为什么喜欢睡瓷枕?
- 猪是如何成为古人主要肉类的?
- 古人住房也是一道难题,名人也要租房住
- 古人得了痔疮怎么办?
- 赤兔马为什么叫赤兔?古人如何给战马起名?
- 什么叫精神慰藉 为什么很多女人喜欢养狗
- 俄罗斯人为何又称白色蒙古人?
- 古人是怎么发现金、银、玉非常珍贵的?
- 古人服装设计有哪些特点?袖子能装东西还不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