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

高考可以说是每年中都会有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多年的苦读 , 通过一次高考得到了验证 , 而考试结束之后 , 成绩公布更是令人期待 。不过在古代,古人也有比现如今的高考更为严苛的科举考试,而且在考试之后,同样也会公布成绩 , 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金榜题名”,说的就是那些考得好的,名字登上了“金榜”的 。那么 , 古代的科举又是如何进行成绩的公布的呢?

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

文章插图
“金榜题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他们来说 , 考试结果的揭晓是人生的重要时刻 。 , 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来公布结果呢?
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清代乡试放榜“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
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也是“金榜题名”这一成语的来源 。放榜也称“放牓”,即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 。在古代,放榜日可谓是读书人们的重要节日,唐人黄滔曾作《放榜日》一诗赞曰:“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 。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建立完善 , 《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了唐代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最为重要,前者考经文(“帖经”)及时策,后者主要考诗赋 。相比于范围较为固定的明经科 , 进士科及第较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其结果的公布也就得到了更多关注 。进士科发榜的时候,榜文会张贴在礼部南院(贡院的东墙)上,据《唐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 , 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 。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 。”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 。唐代以后 , 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 , 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 。
明清时期 , 科举制度确立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每级考试的结果都会发榜,其中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进士,最终通过殿试确定进士的名次 。清代的乡试是省内考试,也是淘汰率极高的一个环节,其放榜过程也是万众瞩目 。据《清稗类钞》载,清代乡试榜单公布时,“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 , 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 , 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 。自朝至夕毕 , 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 , 易满堂灯烛一次 。至是时而人声嘈杂,如鼎沸 , 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 。由此可见,这一过程颇具悬念性与仪式感,每写一个名字,都要更换一下屋里的红烛,而屋外等着看榜的围观群众更是心潮澎湃 。
科举结果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观榜考生面对结果的时候,难免会情绪失控 。《唐摭言》便记载了元和六年一次监生撕毁榜文的事件 , 礼部只好“以虚榜自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暂时控制一下场面 。此外,“金榜题名”也可能伴随着“洞房花烛夜”,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就说唐朝人喜欢“榜下捉婿”,甚至“多有势迫而非所愿者”,虽然可能是笑谈,也足见进士科名的价值 。
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