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 )


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
本文图片

米芾《春山瑞松图》
山水画的理论在宋代也十分发达 。 荆浩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 , 总结前人的理论 , 写了《笔法记》 , 为水墨山水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 郭熙的《林泉高致》、刘道醇的《山水纯》 , 补充了荆浩理论 , 使之日臻完备 。
文人画理论的兴起 , 认为“画是无声诗 , 诗是有声画” , 提倡山水画重意境、重神韵 。 这对于宋代及以后水墨山水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
【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元代 , 重大转变时期
元代是山水画的重大转变期 。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来看 , 表现形式由五代以前色彩为主 , 经过两宋色彩、水墨交相辉映时期 , 至元代则水墨占了画坛的统治地位 。
元初的赵孟頫强调书法入画 , 趋向于以单纯的墨色体现色彩的效果 。 这一提倡 , 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笔意 , 使山水画向文人画的方向更前进了一步 。
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
本文图片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无用师卷
代表元代山水画的“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 从实践中体现和发展了当时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 , 提倡作画以意为上、形为次 , 轻视理法 , 重视意趣 , 强调借绘画抒发个人的情怀 , 从师造化到法心源 , 这样就从思想理论上冲击了两宋以来相沿成风的旧画坛 。
从此 , 画风大变 , 不求形似 , 追求画中见我 , 并极力讲究笔墨情趣、诗书画印结合等等 , 由此而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 , 雄踞画坛先后达几百年之久 , 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
明清 , 摹古为主
明代山水画从形式上看风格多样 , 出现复杂纷繁的流派 , 显示出山水画坛的兴旺;但从内容上看 , 却日益空泛 , 画家趋向于摹仿古人笔墨 , 因袭成风 , 有创造性的不多 。 明代前期 , 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势力最大 , 继承的是南宋马远、夏硅画风而无所创新;明代中期 , 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 , 统领山水画坛 , 上师董源、巨然 , 下接“元四家”的衣钵 , 所画姑苏山水 , 一派古风 , 特别到了明代晚期 , 经董其昌等人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提倡复古 , 以临摹前人为能事 , 中国山水画艺术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创造 。
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
本文图片

唐寅《山水扇面》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影响所及 , 直到清初的四王(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也都是如此 , “摹古逼真便是佳” 。 他们虽有泥古之弊 , 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 , 对于绘画遗产的整理与研究 , 不能说是毫无贡献 。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以“四画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 。
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
本文图片

王原祁《山水》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他们以新安江流域和黄山为据地 , 一扫临古之风 , 而开创写生之新径 。 他们不拘一格的画风使清代山水又出现新的高峰.他们强烈的个性及其精深理论 , 对近代画坛影响极大 。
山水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起源及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