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和胡亥姓什么 为何史书上不称呼全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443293033-1.jpg)
文章插图
2、扶苏和胡亥的姓我们经常会听到“公子扶苏”类似的“公子某”,这是因为先秦时期诸侯的儿子被称为公子,他们没有氏,再往下传是公孙某,他们可以以卿和大夫的身份担任司徒、司空等重要官职,当然这也能够成为他们的氏,若是能够继承王位,那么他们就可以以国名为氏,比如齐桓公之前被称为“公子小白”,鲁庄公被称为“公子同”,总之氏可以有多种方式获得 。比如商鞅、姬姓 , 公孙氏 , 名鞅,卫国人,这足够表明他的来历,但当他在秦国立下大功后,秦孝公封商鞅“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如此世人又将他称为“商鞅” 。
可能有人就会提到为何要将秦始皇称为“嬴政”,他是赵氏,为何不将他称为“赵政”?确实,赵政更加符合规矩,当时西汉还编著《赵政书》,只不过后世人习惯将他称为嬴政,胡亥和扶苏作为秦始皇的儿子 , 他们没有氏,因此将他们称为公子胡亥和公子扶苏 。其实这时的姓氏制度已经没有周朝时期严密了,自周室衰微后,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姓氏制度逐渐被荒废,实在是因为这个太过繁琐了,同姓不同氏之间不能通婚 , 可大家基本都是源自上古八大姓,在众多的氏之间总能遇上同姓之人,这对于通婚和人口增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
秦灭六国后 , 姓和氏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有的人以姓为氏,有的人以氏为姓 , 使用起来麻烦至极,很快姓氏就合二为一,男女都可以有姓 , 但男尊女卑的社会本质还是没有改变,女子嫁人之后,她们只留下姓 , 比如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普通女子仍旧在自己的姓之前冠上夫姓 。
氏虽然取消了 , 但姓又继承了氏的本质,用来区分家族贵贱,比如名门望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等,普通老百姓只是以姓延续后代,但上层阶级可是用姓来代表身份的 。
![扶苏和胡亥姓什么 为何史书上不称呼全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4432924B-2.jpg)
文章插图
3、为何史书上不写扶苏和胡亥的姓主要是当时男性是不能称呼他的姓的(女性才称姓)——称男人的姓和直呼其名都是不尊重的表示,往往只称其氏和字,所以当时的人应该会称呼秦始皇为:公子政或赵政 。因为秦始皇的字只有一个政字,所以称呼他都加上了他的氏:赵 。而不是他的姓:赢,之所以看很多书上叫他赢政或赵政 , 那些书多是后世小说家们这样称呼,因为秦始皇的字只有一个“政”字,叫起来不方便,所以写小说的人要不就称秦始皇为:赢政,要不就称之为:赵政 。
而实际上以前正式的史书一般是不会直接写赢政两个字的,多会称之始皇 , 未称帝前多会记为公子政 。而他的儿子们如胡亥,全名应该是:赢胡亥;而扶苏,全名应该是叫:赢扶苏 。
而之所以很多书上只写他们的名字,也是和上面说的一个原因,那时的男性贵族只称其氏和字 。而不能称姓,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上都只称呼他们的名字,而没加姓也没加氏,是因为他们的字本来就有两个字 , 写起来本来就很方便,所以单叫字就可以了,当然也有在字前面加上“公子”尊称的,如公子扶苏,
【扶苏和胡亥姓什么 为何史书上不称呼全名】不象他们的父亲那样只有一个字 , 叫起来不方便,小说家们才会叫他赢政(当然史书上是不会这样叫的,也就是后世小说上才会这样写) 。
- 李牧和白起交过手吗 历史上两人有没有对战过
- 左派和右派是什么意思
- 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是同一个时期吗
- 萧衍为什么多次出家当和尚
- 和氏璧是不是绿松石
- 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选择和赵高同流合污
- 秦始皇为什么喜欢胡亥,而不喜欢长子扶苏
- 如果皇帝圣旨和太后懿旨冲突了 究竟应该听谁的
- 武松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为何放过了王婆
- 神兽麒麟的原型是什么 被郑和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