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 二 )


同为末代的失去国家之君,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或许是他的正面榜样 。一般朝代走到衰败,他们接棒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各种颓丧之相,限于自身能力无可挽回局面 , 最后甚至不得不亲手葬送祖宗基业,结果也颇为人叹息无奈 。
但崇祯却很有志气,被李自成攻下北京时,他选择了自杀 。但根据史书记载,崇祯还是个很勤勉的君王,至少出发点上说,心中还是想做点事情 。但是溥仪说谎的性质就不同了,那对于特殊时期被压迫和肆虐的民众来说 , 是一种实质性的背叛和伤害 。
【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

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

文章插图
3、家族定谥号宪宗 , 不被认可终夭折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还是没有忘记溥仪,其家族在他离世后想给他封一个谥号,对他的人生是一种纪念和缅怀 。可做这件事的是当时尚在台湾的皇室后裔 , 这个做法就带着其他色彩 。
他们给溥仪选的谥号足有23个字,内容是“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而北京的爱新觉罗家族,也为溥仪选了个谥号 , 那就很简洁明了了,就是庙号“恭宗”,谥号为“愍皇帝” 。但是当时的民众都不同意,认为以溥仪的生平来说不配享有谥号和庙号 。
一方面 , 清朝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特殊时期对于侵入分子的纵容和包庇,当时的事情还未久远,很多民众内心的愤懑情绪尚比较高亢 。
另一方面,就溥仪个人而言,既无德行政绩,也无人品诚信 。作为皇帝,他并不算称职 , 一直没有掌握过实权 。并且一封向日求助的信,让民众看到了他是非善恶不分的糊涂,也让大家对他本人更加失望 。因此,两个谥号最后都是夭折了,现在也很少人知道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的句子表述出主人公灵魂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 无边的离愁,身边环境的凄冷,总在夜深人静时更让人感觉凄苦可怜 。
溥仪也已经故去很多年 , 他本人也写了一些自传,讲述他一路的辛酸苦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的一生回首溥仪的一生,虽是富贵无边,却也是孤独寂寞的 。生在皇室家族 , 他是无奈的,生不逢时,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 , 一生尝尽离别伤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