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修明史为为何不抹黑明朝皇帝?( 三 )


所以史料被选择性删去不少,加之康熙帝为了政权合法性说出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观点,是极力抬高先祖业绩 , 当时对于晚明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贬低 。
因此虽然《明史》客观 , 但是清朝修的其他史书,因为政权合法性原因,是抬高先祖,贬低晚明,并且选择性销毁不利于自己的书籍,留下一家之言,所以很多人自然对明朝有着偏见 , 同样也有很多不太了解历史的人,简单认为《明史》贬低甚至抹黑了明朝 。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清朝 , 明朝亡国以后,那些思念故国的遗民们,对于明朝的灭亡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虽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但是重点在于总结明亡的教训,自然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肯定 , 这也是很多人为之诟病明朝的一个原因所在 。

清朝修明史为为何不抹黑明朝皇帝?

文章插图
3、《明史》中对明朝皇帝的记载,及其清朝皇帝对明朝皇帝评价正所谓要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 , 要对这个人或事物进行足够了解,才可以评价,不然不了解 , 又何以评价呢?
其实《明史》对于明朝皇帝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 , 可以说是不奢赞美之词的 。
【清朝修明史为为何不抹黑明朝皇帝?】《明史》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是这般评价:“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 , 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 。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 。意思朱元璋雄才大略,是汉朝、唐朝、宋朝这些朝代皇帝所不及的 , 可谓是评价相当之高!
对于明成祖朱棣是这般评价的:“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六师屡出 , 漠北尘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 。幅陨之广 , 远迈汉、唐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可以说很不错了,并没有重点批评明成祖的篡位历史 , 而是主要在于夸赞 。
我们再来看看对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的评价:“帝承神、熹之后 , 慨然有为 。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 。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在廷则门户纠纷 。疆埸则将骄卒惰 。兵荒四告,流寇蔓延 。遂至溃烂而莫可救 , 可谓不幸也已 。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 , 而用匪其人 , 益以偾事 。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
这段评价可以说是相当客观,对于崇祯帝的勤政和节俭,还有风骨大加赞美 , 虽然也说了崇祯帝的错误地方 , 但是对于明朝的亡国,认为不能归之于崇祯帝一人身上,而是因为积重难返的原因,可以说很不错的 。
再来说说清朝皇帝对于明朝皇帝的态度:
顾诚先生曾在“南明史”中说过:“康熙皇帝在审阅明史稿以后,发现其中对于明朝皇帝和某些大臣的指责过多 , 很不满意,指示纂修大臣应严格把握好分寸;后来修成的《钦定明史》显然体现了康熙帝的意图,删改之处多是掩饰明朝统治者的阴暗面” 。
康熙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治隆唐宋” 。
清世祖顺治帝是这般评价明太祖朱元璋:“朕以为,历代贤君 , 莫如洪武” 。
顺治三年三月,清廷翻译明《洪武宝训》成 , 清顺治帝制序颁行天下,直接自认为继明朝统治,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