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被认可度最高的皇帝,那汉武帝刘彻绝对算一个 。汉武帝身为帝王,但他早已看穿称霸的规律 。“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这句话便出自汉武帝之口,虽然他说的有道理,但这也给他的后辈子孙带来麻烦,一旦汉室出现危机,变会有人拿出汉武帝的这句话来规劝 , 让皇帝主动禅位 。当然,这句话并没有对错之分 , 只是当权者对于权力的不舍,可能会导致百姓的悲剧 。
文章插图
一、刘彻“雄才”开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若干制度、措施 , 都始创于汉武帝时期,如尊儒术、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等等 。另外 , 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刘彻统治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开通于刘彻统治时期 。
当为征服匈奴而导致多年的穷兵黩武,使得汉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显现危机时,刘彻于公元前八十九年痛下“罪己诏” , 并立即把国政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发展上来 。年届六十八岁的刘彻,依然果敢有为、胆魄惊人 。
因此 , 班固在《汉书 武帝本纪》中评价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
可是 , 他的一次酒后谈话 , 却让后人的议论、猜测不休,导致他的子孙的统治处在不合法、不认同的状态之中 。
文章插图
二、刘彻“醉酒”留谶言《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在一次宴会上,对朝臣们说:“汉有六七之厄 , 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
众臣听了,都赶紧拍马奉承,大汉王朝是承受天命的 , 将永世长存 , 万岁您怎么能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呢?
听了众臣的恭维之话后,汉武帝又借着酒劲说道:“吾醉言耳 。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 。”
汉武帝刘彻的意是说,汉朝可能会有六、七之难,按理会有人临危受命,那么宗室的子孙中谁能够担此重任呢?六七四十二位皇帝后,能统领汉朝者,应该是一位能力非凡、德高望重的大人物 。
显然 , 他本意认为,汉朝即使遇到问题,也一定会有雄强的刘氏子孙挽狂澜于即倒的 。
但是,他又说 , 自古以来,没有听说哪一家哪一姓能永远称王称霸于天下 。
于是 , 他的这些话在当时就被人当成了谶言 。当时是“谶纬学”盛行 , 一遇到乱世,就更有人去想象着极力发挥 。
文章插图
三、子孙都被劝“禅让”话传话,一般是越传越离谱 。西汉末年的“禅让"说一直影响着汉王朝的统治 。
【汉武帝一句话导致后世子孙被劝禅让,其实刘彻早已看穿帝王称霸的规律】尤其是从刘彻话中择出的“代汉者,当涂高也 。”一句,更是令某些人肆意解读,想入非非 。
袁术曾就因为自己的字号是“公路”(他以为就是“涂高”),而自立为“命中天子”,结局惨不忍睹 。
自汉昭帝刘弗陵开始,就不断有人在民间传言:刘氏的江山不会太长久了 , 汉家天子已经到了该退位的时候了 。
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弘对汉昭帝说,汉室气数将尽,汉家皇帝应该及时寻求贤能之人,把皇位让给他 。汉宣帝刘询的太中大夫盖宽饶,也曾建议刘询禅让 。
汉成帝刘骜的时候,大司农谷永曾对“沉湎酒色”的皇帝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 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 。意思也是要他让位 。
- 柴荣为何没有留下托孤大臣,导致赵匡胤夺了政权?
- 汉武帝和谁葬在了一起?
- 汉武帝一辈子都没解决匈奴,为何李世民一战突厥就亡了?
- 明朝皇帝寿命短是为什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
- 汉武帝为何需要金屋藏娇
- 蒙恬遗言说了什么 其中一句话让曹操感同身受
- 汉武帝为什么处死钩戈夫人
- 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
- 六安的六到底读liù还是lù?其实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
- 卫子夫为什么能够得到汉武帝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