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说“好读书 , 不求甚解” , 说别人也说自己 , 说自己的时候多少有点“凡尔赛”的味道 。 其实 , 这么说的人大概率并没有真实理解这种说法 。 陶渊明这么说五柳先生 , 实际上重在表达后半句——每有会意 , 便欣然忘食 。 意思是 , 读到心有戚戚焉的内容 , 高兴得连吃饭都忘记了 。
读书之乐 , 无非如此 。
后来李白翻用了这句话 , 说:片言苟会心 , 掩卷忽而笑 。
都是表达读书之乐 。
人物传记读得头晕 , 以汪曾祺先生的小品文集《人间草木》醒脑 , 读着读着 , 确实就有了“掩卷忽而笑”的切身体会 。
本文图片
联大的女同学吃胡萝卜成风 。 这是因为女同学也穷 , 而且馋 。 昆明的胡萝卜也很好吃 。 昆明的胡萝卜是浅黄色的 , 长至一尺以上 , 脆嫩多汁而有甜味 , 胡萝卜味儿也不是很重 。 胡萝卜有胡萝卜素 , 含维生素C , 对身体有益 ,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 不知道是谁提出 , 胡萝卜还含有微量的砒 , 吃了可以驻颜 。 这一来 , 女同学吃胡萝卜的就更多了 。 她们常常一把一把地买来吃 。 一把有十多根 。 她们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赛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 , 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 。 (P014)
【|人间草木足以用来下酒|读汪曾祺】比如这段文字 , 写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 这就是汪老的心力和笔力 。 再用李白《上阳台帖》中句子来说汪老文字 , 正可谓“非有老笔 , 清壮何穷!”
汪老这些女同学 , 被汪老轻描淡写的“联大”两个字暴露了品位和身份 。 毫无疑问 , 她们才是堪称“女神”一般的存在 。
那个贫穷的年代 , 她们人穷志不穷 , 也绝不以“媛”标榜 。 她们一边吃着胡萝卜 , 一边读诗读小说 , 物质贫乏 , 精神何等充盈 。
这就是传奇般存在的联大 , 以及联大的学生 。
我坚定地认为 , 那个时代的联大 , 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些大师的存在 , 才根本上创造了联大的伟大 。 那个时候 , 联大的校长本身就是含金量十足的大师 , 而不是整天顾虑帽子和位子的官吏 。
大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 甚至孕育出更多的大师 。
大师的思想和言行 , 是最好的课本 。 没有含金量十足的课本 , 怎么可能培养出富含金量的学生?!
一个早已丧失大师的时代 , 出现任何妖魔鬼怪 , 都没什么好奇怪的 。
汪老写“韭菜花”这一“调味品”的文字 , 同样让我“会心一笑” 。
在这篇短文中 , 汪老从杨凝式的“韭花帖”开始 。
汪老认为 , 杨凝式上承唐代颜柳欧褚 , 下启宋代苏黄米蔡 , 妥妥的大家风范 , 除了书法 , 文章也自成风格 。 文中 , 汪老详尽的点评了杨凝式的“韭花帖” , 并顺带提到北京和云南的韭花 , 且特别说到云南韭花与北方韭花的不同 。 云南的韭花 , 汪老又特别强调了昆明和曲靖的韭花 。
昼寝乍兴 , 朝饥正甚 ,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 当一叶报秋之初 , 乃韭花逞味之始 。 助其肥羜 , 实谓珍羞 。 充腹之余 , 铭肌载切 , 谨修状陈谢 , 伏维鉴察 , 谨状 。 七月十一日凝式状(P061)
这段文字就是“韭花帖”的内容 。
通过汪老的文字提示 , 再对照苏轼的一些小品文 , 确实发现二人“文意”上却有相似之处 。 比如细细品味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再回味杨凝式的“韭花帖” , 其中有种几乎相同的意蕴不经意间就浸润入心 。
这就是阅读的乐趣 。
- |荐书|艾伟《镜中》: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
- 安丘|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安丘抗疫作品《爱是人间最美的春天》
- |每日好诗|人间孤城
- |最美十首婉约词,诉尽人间未了情
- |青未了/人间美景是端阳
- 诗经|美人如诗,草木如织:最美不过诗经,诗经之美流传千古
- 金人瑞|金圣叹:人间只是游戏场,我行我素傲天下,至死不忘幽默
- 00后|为啥00后敢直言不讳,说出真实所想?网友:人间清醒
- |校园之声FM|花未全开月未圆,人间最好是“小满”
- |图知道|关心动物、草木、高山和大海不只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