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

五代时期
孔雀绿釉陶瓶
1965年 , 位于福州北郊莲花峰的五代闽国国王王延钧妻子刘华的墓葬中 , 发掘出3件孔雀绿釉陶瓶 ,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孔雀绿釉类器物 。
这3件陶瓶器型硕大 , 高近80厘米 , 釉色新颖 , 造型独特 , 像是竖立的橄榄 。 口径和底径都只有10多厘米 , 腹部直径却有40多厘米 。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

孔雀绿釉陶瓶
瓶子表面施有一种间于蓝、绿之间的釉色 , 釉层较厚 , 学界习惯将此种釉色称为“孔雀蓝釉”或“孔雀绿釉” 。
这3件陶瓶无论是釉色、造型还是纹饰 , 在我国此前考古发掘中从未发现 , 不像是我国古代窑口的产品 。 研究人员认定 , 这3件陶瓶的产地应是西亚波斯地区 , 时代为9世纪前后 。
·西亚陶器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到福建·
这些精美的西亚陶器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呢?这与当时福建发达的海外贸易有直接关系 。
8世纪以后 , 由于唐朝与西域诸国之间政治关系复杂化 , “陆上丝绸之路”几乎中断 。 安史之乱后 , 中国外贸中心逐渐南移 , “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蓬勃发展 。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 具有海外交通的天然优势 。 尤其是当时第一代闽王王审知雄才大略 , 非常重视海外贸易 。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

海上丝绸之路
王审知认为福州港距海太远 , 多处水道狭窄 , 不利于大船通过 , 于是决定开辟甘棠港 , 形成甘棠港、福州港、泉州港鼎足而立 , 福建海岸线全面开放的鼎盛局面 。
王审知还“招徕海中蛮夷商贾” , 发“蛮舶”到海外经商 , 福州海外贸易呈现“填郊溢郭 , 击毂摩肩”的繁荣景象 。
刘华墓出土的这3件孔雀绿釉陶瓶 , 见证了唐末五代时期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 。
·陶瓶在墓室中作为“长明灯”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 , 刘华墓中还发现了3件石雕覆莲座 , 均为扁圆形 , 中间凿圆孔 。 由于刘华墓被盗 , 墓内器物被移动位置 , 这3件石座的用途不明 。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

刘华墓墓室场景复原
孔雀绿釉陶瓶被发现后 , 人们才恍然大悟:孔雀绿釉陶瓶奇特的造型导致它们稳定性很差 , 石雕覆莲座是陶瓶配套的底座 , 3件陶瓶在刘华墓中作为“长明灯”使用 。
·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千百年来 ,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 , 为全人类创造了源源不竭的福祉 。
现今 , 古老的丝绸之路正重新焕发青春的风采 , 美丽的福建也正勇立潮头 , 昂首阔步 , 全方位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 继续为世界人民创造更多的丝路之“福” 。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

文物|这个孔雀绿釉陶瓶,见证了福建“海丝之路”的繁荣之福|文物里的福(13)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