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在洞庭湖的深处|孙郁

沈念|在洞庭湖的深处|孙郁
本文图片

作者:沈念
责编:刘文飞/张昊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
时间: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
《大湖消息》记录了沈念近些年多次去往洞庭湖湿地及其他偏远地方的见闻与思考 。 特别是记叙人和这片土地的命运交集 , 各种不同的故事 , 折射出活着之上的喜怒哀乐 , 像一面面镜子 , 映照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曲折与前行 , 展示出时代变迁中生态、人世间的渐变和嬗变 。
在洞庭湖的深处
孙郁
沈念是楚人 , 却有湖湘之地少见的柔性 。 他的《大湖消息》散发着南国水乡的气息 , 传统的楚调里杂糅了不少今人的愁绪 。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的记录 , 它的维度交错着新旧之图 , 进入那里 , 才知道洞庭湖内外 , 流动着未曾听到的声音 。
过去的乡土作品是游子的回望式的表达 , 有着某种距离感 。 沈念却深潜于故乡的水中 , 生命的感觉雾一般笼罩着全书 。 由生态意识生出的悲悯感 , 使他出离了一般写作的套路 。 不都是天人如何合一的憧憬 , 而是时空缝隙间的种种世相的描述 。 此书写护鸟人、毒鸟人、打鱼人的行迹 , 以及湖区生态变迁史 , 好似在拷问着我们的心 。 人在自然中的觉态 , 不都是诗意 , 有时面临着风与漩涡的惊险 。 滑过水波里的人影 , 却刻有凡人的苦乐 , 那些转瞬消失的存在一旦定格 , 就会发现 , 未被认知的存在恰是我们自己 。
我们北人 , 常年面对风沙 , 对于水乡的波影是神往的 。 《大湖消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 一面被作者带入陌生的体验里 , 阅之增识增感 , 知道了江南水乡艰辛的一页 , 而引发的惆怅一时不能散去 。 洞庭湖是个神奇之地 , 我们这些外人看它 , 在浩淼的烟波里好似掩映着旧岁之梦 。 从地理方位上说 , 这里属于楚文化的一部分 , 但在作者笔下 , 旧续已经不多 , 内中的人与事散着太多的生存悖论 。 作品所述故事都很别致 , 麋鹿、江豚的保护 , 看得出人与湖之间的无穷纠葛 。 而对于水边百姓生活方式的种种表述 , 是一种立此存照 , 也多少有地方志的意味 。
常年穿梭于此的沈念 , 留下了岸边里人与事的影像 , 舟上人家、撒网之人 , 过去与现在之影 , 连成了一片 。 我们今天讲自然生态 , 其实也是人的生态 。 绿水青山能否保持 , 依赖的是人的觉醒 。 但在传统的惯性里 , 自然与人疏离的时候居多 , 人对于鸟类、植物的观察进入了盲区 。 当人们还不能以明澈之心对待万物的时候 , 不可思议的暗影随时可至 。
沈念写水边的人与物 , 是忧伤的 。
作品的语调流动着寂寞和孤独之曲 。 在自然生态失调与调适里 , 人当何为?在学院派看这是一个学术话题 , 而在作者眼里 , 乃最基本的生存难点 。 看得出 , 在写作的过程 , 一直纠结于此 。 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 , 概念并不重要 , 那些刺激了自己的一切 , 才可能增强对于世间的识别力 。
作品对于湖区日常生活的辑录 , 我尤为喜欢 , 以为显示了作者的功力 。 《化作水相逢》写出一个无名少年的天真、孤独之状 。 少年对湖内生活感受 , 那么细致而真切 。 迷失于水中的日子也许源于梦的破碎 , 走不出湖岸 , 天地是单一的 。 死亡到来的那一刻 , 文字里有作者无量之哀 。 《致江湖儿女》的诸多片段 , 都无不在苦影之中 , 其中《人间客》女主人翁的故事 , 有点杜甫式的笔调 , 女人从老家跑到流动的戏班子 , 又从戏班子逃到湖区 , 做了渔民的妻子 , 虽有了爱与家 , 但命运并非平直的路 , 丈夫的落水而亡使她快乐之光消失了 。 这让人想起废名的小说 , 废名也写过水边的故事 , 但那寂寞与苦楚是古诗中的绝句 , 有宁静里的超然 。 但沈念是带着痛感的 , 水波里跳动着难掩之苦 , 作者说“她述说那些过往 , 每个字眼都发出了波浪起伏的共鸣 , 如一名大提琴手演奏着所有悲伤的低音部” , 这是恰当的比喻 。 我们看《大湖消息》 , 其实未尝不是一曲大提琴的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