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戒石是什么?什么作用?

在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县衙门的大堂里 , 知县大人背后的墙上会挂着“明镜高悬”的怕变,这种牌匾叫做“大唐牌匾” 。这种牌匾的存在主要是告诫那些官员一定要公正执法 , 给人主持公道,要像明亮的镜子一般,高高悬挂,照耀者每一个人,不容许有阴暗的地方存在 。县衙门口的石狮子、照壁上形如麒麟的贪吃之兽,二堂门匾上的“退思”“退省”“慎思”等字 , 也有警醒、劝诫官员的作用 。

水浒传中的戒石是什么?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叫“戒石”的东西,同样具有告诫官员的作用 , 水浒中提到过 。
蔡福笑道:“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著‘下民易虐,上苍难欺’……日后提刑官下马,我吃不得这等官司!”
这里的“正厅” , 指的是大名府正厅 。李固以五十两金子贿赂蔡福 , 希望他杀掉卢俊义 , 解决自己的心头大患 。但蔡福嫌钱太少,于是故意提到“戒石” , 意思是做官不易 , 不能欺压良善,何况谋害的卢俊义,是大名府有名的员外,自己很冒险,所以要价五百两金子 。
【水浒传中的戒石是什么?什么作用?】在第八回,林冲因高俅陷害而误入白虎堂,被押入开封府后,作者也提到了开封府的“戒石上刻御制四行” 。
戒石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开封府和大名府里要放着戒石呢,有何作用?又是谁规定官府中要放戒石的的呢?
水浒传中的戒石是什么?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一切要从官戒说起先秦时期,出现了国家,也因此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和人们的官员 。官员有权,就难免出现以权谋私等现象 , 为了提醒官员不得滥用职权,欺压百姓,君王会告诫官员,要清廉为官,要为百姓考虑,如果玩忽职守,是要惩罚的 。
周天子巡狩时,就会告诫四方,要四方官员“各修乎乃事,考乃职事 。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 。意思就是,官员们要做好分内之事,否则会有大刑惩罚他们 。
不过,先秦时期的这种戒令,主要还是君王的自我告诫、提醒和警示,相当于君王告诉百官,自己会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 。但是很明显 , 这种自我告诫,对官员也有提醒的作用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此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的王朝 , 这个时候,皇帝对官员的警戒就更重要了 。于是 , 官戒逐渐独立出来 , 到汉代时 , 官戒已经制度化 。当时皇帝的命令有四种,其中一种就是戒书,也叫戒敕 。
汉代确立戒书后 ,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都承袭,唐代不仅有召敕文书这种书面官戒,而且皇帝还常常口头对官员进行劝诫和勉励 。比如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唐文宗就对御史中丞李翔、兵部尚书判户部王超等人进行过劝勉 。
朝廷事在众官,戮力同心方得必理,勉务躬亲公事 。——《册府元龟》
这算是劝勉 , 是要劝诫、勉励官员认真做事 , 没有警告的意思在里面 。这样的戒示,对官员来说更加容易接受 。
水浒传中的戒石是什么?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宋代的“戒石”宋代以前,对官员的告诫和劝勉只有两种,一种是口头的,一种是文书形式的 。到了宋代时,又出现了戒石 。
公元965年,赵匡胤发兵入川,一月后蜀皇帝孟昶投降 。蜀地本是锦绣都城,但孟昶治国无道,所以后蜀才会这么快就兵败投降 。
然而 , 孟昶起初是很英明的皇帝,他曾打击权臣,励精图治 , 还曾经在广政四年(公元941年)写过一篇劝诫百官的文字 , 即《戒谕辞》,希望官员们能治理好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