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师有哪些讲究?叩首、盥洗一个不少

今天是教师节,如今上学的条件和古代相比已经好太多 , 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 。而且现代人找老师也比古人方便很多,古人拜师各种讲究非常多,叩首礼、盥洗礼、正衣冠一个都不能少 。想必大家在古装剧中也有看到很多拜师的情节,有时候还要看老师的心情好不好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古人拜师的难处,还有中间掺杂的各种复杂礼仪 , 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

古人拜师有哪些讲究?叩首、盥洗一个不少

文章插图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日 , 己亥年八月十二,中国迎来了第三十五个教师节 。尊师重道,是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在周代就崇尚释奠尊师之礼 。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行拜师礼的吗?
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俗谚中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 , 古训中也有“一日为师 , 终身为父”的说法,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 。有的行业 , 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 。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礼记 内则》就规定,儿童十岁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入学府,都要行拜师礼 。
古人拜师有哪些讲究?叩首、盥洗一个不少

文章插图
古代的拜师礼,过程比较繁复 , 由此也可见古人对拜师的重视和尊重 。从现在来看,拜师礼大致分为这五个步骤——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 , 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因此,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
入学时 , 学生要一一站立 , 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 。然后 , “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 。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
古人拜师有哪些讲究?叩首、盥洗一个不少

文章插图
第二步,学生会在先生的带领之下,行盥洗礼,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洗净 。
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 , 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也是表示对拜师的诚意和尊重 。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
学生举行拜师礼之前 , 要先跪拜至圣先师孔子先生,双膝跪地,九叩首 。其次是拜先生,双膝跪地,三叩首,献上投师帖子 。
这是对于先师和先生的敬重 , 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 , 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
古人拜师有哪些讲究?叩首、盥洗一个不少

文章插图
在行完叩首礼之后 , 古代的拜师礼之中,学生还需要赠礼,以表心意 。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孔夫子就曾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为弟子拿着肉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父,自己也一定会传授知识的 , 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六礼束脩”,即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
六礼束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古人拜师有哪些讲究?叩首、盥洗一个不少

文章插图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而学费则没有定额,只要礼数尽到,根据家庭条件适当奉送即可 , 称为“贽见礼” 。若家中实在穷没钱交,也可以以物代替 。据《学记》记载,古代寒门学子,入学若出不起银两 , 可用“茶”和“炭”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