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古代官员被罢免,一般会称作“丢了乌纱帽” , 以至于传到现代依然适用,那这个乌纱帽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呢?乌纱帽最早在民间属于很平常的一种便帽,后来慢慢发展为给官吏佩戴的帽子 。东晋时期就有官员戴乌纱帽,但直到隋朝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官服的一部分 。到了唐宋已经十分盛行,明朝后乌纱帽正式成为当官的代名词 。所以官位没了,乌纱帽自然也就没得戴了 。

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文章插图
在古装电视剧和戏剧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官员头上戴着有两翅的帽子 , 这种帽子就叫“乌纱帽” 。如今,在人们的口头语中 , 有一句话叫“小心你的乌纱帽” 。就是说,对于那些欺下瞒上的官员,那顶“乌纱帽”,随时会被摘掉 。那么,这“乌纱帽”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乌纱,是古代官帽的名称 。有文献记载: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 。东晋成帝时,凡在宫里做事的人,都要戴上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 。不过,当时还没有“帽”这个称呼,而是叫“乌沙” 。这顶“乌沙”,当时只是仆人们的穿戴 。晋朝的贵族们都是戴着高高的白色纱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 , 有个叫王休仁的官员,为了标新立异,把一块黑纱的四边扎起来,做了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 。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帽子在街上走的时候,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样式大方,所以人们开始仿制着戴起来这种帽子 。
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文章插图
到了隋文帝时期,“乌纱帽”一词开始出现 。根据《通典》的记载:“隋文帝开皇初,尝着乌沙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 , 通着入朝 。”意思是说 , 由于隋文帝喜爱戴乌纱帽,无论王公贵族还是低级小吏,都跟着赶起时髦来 。到了唐朝也是如此,唐太宗甚至下诏书说:“自古以来 , 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不过,皇帝和百姓都戴着同样的帽子,身份不好区别 。于是,隋文帝就定下了一条规矩: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来区别官职的大小 。一品的玉饰有九块、二品八块、三品七块、四品六块、 五品五块、六品以下及老百姓的乌纱帽就不准装饰玉饰了 。
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文章插图
到了宋代,“乌沙帽”终于定格为官员的专利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 , 为了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下诏书改变了乌纱帽的样式:官员的乌纱帽两边各加一个翅 。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会忽悠忽悠地颤动 。皇上居高临下,当然会看得清清楚楚 。此外,赵匡胤还要求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 , 以区别官位的高低,免得高级别的大臣觉得自己与低级别的官员没有分别,心里不舒服 。赵匡胤这份机巧的心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朝堂之上,果然秩序井然 。
到了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做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 , 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但皇上就不用戴了 。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以戴乌纱帽 。从此,“乌纱帽”就成了官员的一种特有的标志 。
古代免官为什么叫“丢了乌纱帽”?

文章插图
清初顺治皇帝入关时,收留了很多明代的降臣 。为了笼络人心,清廷允许地方官员继续穿明代的朝服,戴明代的乌纱帽 。等到清室政权巩固之后,清廷才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改为红缨帽,只是人们仍然习惯使用“乌纱帽”一词 。久而久之 , “乌纱帽”便成了官位的代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