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早在商朝便已开始使用,带了西周更是成为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工具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战车逐渐衰落从而被起兵逐渐替代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百年间,战车也在不断进化,但为什么依然还是会被淘汰呢?主要还是和机动性有关 , 虽然在战场上已经不适用了 , 但在民间依然是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当时战车的样子,以及作用,想了解的话就来看看吧 。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有什么区别?](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1/0523442125-0.jpg)
文章插图
东周时期中原地区的战车 , 继承了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原独辕马车的形制结构特点而有所改进 。以河南洛阳中州路和淮阳马鞍冢发现的战国战车为代表,与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独猿马车相比较,变化主要体现于六点:
(一)轮辐增多
西周马车的辐条普遍为20多根,东周马车则以30辐最为常见,如《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考工记 辀人》说:“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 。”遗迹所见东周战车的轮辐有的还超过30根 。
(二)车毂增长
《考工记 车人》说:“短毂则利,长毂则安 。”长毂能够提高车的稳定性 。西周马车的毂,总体上要比商代马车的长 , 而遗迹所见战国战车之毂,更长于西周马车 。东周时人往往将战车称为“长毂”,如《司马法》说“长毂一乘”,《毂梁传 文公十四年》说“长毂五百乘” 。可见车较长是其时战车的突出特点 。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有什么区别?](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1/0523443356-1.jpg)
文章插图
(三)西周晚期,人们开始通过缩小车轴的长度和轮轨的宽度来提高战车的灵活性 。
车毂的增长与这种改进趋势是矛盾的 。东周时人似乎最终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因此,遗迹所见战国战车的轴长(274-294厘米)和轨宽(195~208厘米),总体上要小于商末周初的马车(轴长多大于300厘米 , 轨距多大于215厘米) , 而大于两周之际的马车(轴长多小于250厘米,轨距多小于185厘米) 。
李约瑟博士曾总结:“战车的轨距,商代为7.07英尺(约215厘米),西周平均约为6.55英尺(约200厘米),春秋为5.71英尺(约174厘米),战国为5.41英尺(约165厘米)乃至4.59英尺(约140厘米) 。”杨鸿也曾说,殷周时代车子的发展趋势是“轨宽逐渐减小” 。新的资料表明,先秦战车轨距的变化并非一条递减的直线,战国战车的轨距,基本稳定在200厘米左右 。
(四)商代和西周的马车,舆的进深一般小于100厘米 。
而淮阳马鞍冢二号战国车马坑中的4号战车,舆深110厘米:洛阳中州路发现的战国战车 , 舆深150厘米 。舆深增大,扩大了战车甲士的活动空间 。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有什么区别?](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1/0523446291-2.jpg)
文章插图
(五)商代和西周的马车,辕的长度通常不超过300厘米,春秋初期仍然如此 。
而淮阳马鞍冢二号战国车马坑中的4号战车,辕长340厘米;7号战车,辕长310厘米;洛阳中州路发现的战国战车,辕长甚至大于340厘米 。据今人运用现代力学知识所作的分析,在曲度相同的条件下,车辕越长,牵引力的利用率越高 , 但转向的灵活性降低 。
如果具体分析,车辕的加长实际存在两种情况 。
一是随车厢进深的扩大而增长,增长的主要是位于舆下的部分 。这种情况在洛阳中州路发现的战国战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 主要应归因于扩大车厢的进深,即扩大战车甲土的活动空间 。
二是位于舆前的部分增长,如淮阳马鞍冢二号战国车马坑中的4号和7号战车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马的改良 。牵引战车须用强壮健硕之马,马体较大,辕的舆前部分理应较长 。山东胶县西庵车马坑的西周战车,辕长284厘米,舆深97厘米,辕的舆前长度(约等于辕长减舆深)不足190厘米;淮阳马鞍冢二号车马坑的两辆战车,辕的舆前长度分别约为230厘米和210厘米 。后者自然能容更大之马 。
- 金牛区规划 金牛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址
- 格陵兰岛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地理优越性?
- 职场英语培训报名 全国职场英语培训与考试
- 巨蟹座和射手 巨蟹座和射手座性格合得来吗
- 鹰潭小孩去哪玩 鹰潭小孩去哪玩的
- 双子和金牛 双子和金牛配对指数
- 婉容与自己的侍卫产生了关系,为何溥仪不和婉容离婚?这其中有何原因?
- 樱桃的营养价值 车厘子和大樱桃的营养价值
- 射手座和白羊座 射手座和白羊座适合当朋友吗
- 月子中心收费 月子中心收费标准搜邢台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