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的 是好是坏

说起法海,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也对这个人印象不是很好 。不论是在老版的《白娘子传奇》或是赵文卓的“大威天龙” , 都会让我们认为“法海不懂爱”的印象 。然而在历史上真正的法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难道真的也是喜欢拆散别人家庭的恶僧吗?根据《金山寺志》、《丹徒县志》、《京口三山志》、《京口山水志》这四部文献的记载 , 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俗名裴头陀 。根据时人的考证,裴头陀正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文德 。

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的 是好是坏

文章插图
1、法海历史原型裴文德据记载 , 裴文德天赋异禀,自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弱冠之年便考取状元,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翰林 。不过,裴休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深知仕途之害,不希望儿子因为少年得志而放弃精神修行,于是,便将儿子送入空门 。
在送儿子出家那天,裴宰相还作了一首《警策箴》,劝说儿子潜心向佛: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犹称尊 。”
刚刚来到寺院中的裴文德,根本忍受不了清淡的饮食和寂寥的生活,不愿再修持苦行 。然而,古人尊崇孝道,裴文德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只能咬着牙坚持下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裴文德时常在苦修时发牢骚:“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某日,无德禅师听到裴文德发牢骚时 , 随口提点了迷茫的裴文德:“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听完这句话的裴文德,顿时觉得身心宁静 , 从此专心劳役,研习佛法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裴文德从轻狂少年蜕变成得道高僧,成为一届佛学大师 。
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的 是好是坏

文章插图
2、法海翻修寺庙通过《金山寺志》可知,法海出家之后,先是在湖南沩山修行,后来又来到庐山参悟佛法 。大彻大悟之后 , 法海来到镇江氏俘山泽心寺修禅 。不过 , 法海刚刚来到泽心寺时 , 这座修建于东晋时期的寺庙因年久失修早已垮塌多年,废墟上杂草丛生,几乎看不出这是一处僧院 。
【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的 是好是坏】于是,已年过不惑的法海禅师跪倒在垮塌的佛像前,发誓要将寺庙修缮一新,重新为佛像塑金身 。为了向佛祖表示自己的决心,法海自断一指 , 燃指明志 。在此之后,法海便在附近的山洞中住下来,靠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度日 , 在研读佛家经典之余,法海不忘誓愿 , 清理寺庙废墟上的杂草碎石 。
某日法海在修缮寺庙时,在废墟处意外地挖出一罐黄金 。法海出家多年,早已不再执迷于黄白之物,他立即将这笔钱上缴给镇江太守李琦 。李琦深受感动,给唐宣宗奏疏一封 , 说明了法海的情况 。唐宣宗亦受法海触动,将这笔钱原封不动地还给法海,让他用黄金雇佣工匠翻修庙宇 。寺庙修缮完毕后,皇帝将泽心寺改名为金山寺 。
时至今日,金山寺塔西仍保留着一处小山洞 , 据说,这里就是法海生活过的山洞 。
法海凭借坚定的毅力和恒心,终于建造了宏伟的金山寺 。法海所修建的金山寺,乃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僧院,为了纪念法海对佛教事业做出的贡献,后人尊称其为“开山裴祖” 。法海圆寂之后 , 其弟子在金山寺里雕刻了一尊石像,用以纪念法海 。时人张商英,亦在金山寺中题诗缅怀:“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