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势之战发起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这个兴势之战 , 学过历史的应该都知道 , 这个是三国时期魏军和蜀汉军在兴势的一场战役 。不得不说 , 这场战役确实是比较精彩的,而且最后魏军被击退 。那么这一次战役的爆发原因是什么呢?战役发生之后对于曹魏有什么样的影响变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兴势之战发起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1、兴势之战发起的原因是什么景初三年(239年) , 魏明帝曹辈⊥觯?辅政的大将军曹爽急于建军功树威于天下,于正始五年贸然率军攻蜀 。三月 , 曹爽西至长安(今西安西北),与征西将军、都雍凉诸军事夏侯玄统兵10余万 , 自骆谷口(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汉中 。时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守汉中 , 兵不满3万 。他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 , 认为援兵太远,放敌入关必为祸,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
四月,魏军被阻于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八里关镇) , 供给困难,牛、马、骡、驴多死,兵疲意懈;而时任蜀汉大司马、益州刺史的蒋琬率领的涪军及时赶至汉中进行增援,大将军费祎随后又自成都督军赶到 。魏参军杨伟认为形势不利,劝曹爽急退,太傅司马懿亦急致书夏侯玄,指出有全军覆没之险 。五月 , 费祎知魏军将退 , 率军绕道占据三岭 , 断其归路 。曹爽遭截击,督军争险苦战,死伤惨重,逃回关中 。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
兴势之战发起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2、曹魏败北的原因其一,“起” 。
自魏正始元年(240年)即魏明帝曹奔荼篮蟠文辏?至魏正始十年(249年) 。十年间 , 曹爽与司马懿在军政两界交锋不断,互为掣肘,魏蜀兴势之战即发生在这一背景下 。
曹爽虽然手握军权,但司马懿却在军界更有威望,为完成魏明帝曹睿的托孤嘱托,树立自己在军界的威望 , 完成对司马懿的夺权,曹爽积极筹划兴势之战 。
而司马懿作为一名功勋卓著的野心家,则自一开始 , 即极力阻止此战,《晋书》载其对曹爽“止之,不可” 。因此曹爽伐蜀的军事行动在“起势”时 , 就没有得到司马懿的全力支持 。
其二、“承” 。
在曹爽计划伐蜀之初,司马懿虽极力阻止,但终未能制止其军事行动 。所以其退而求其次 , 在随军将领上做起了文章,这点从曹爽所带将领即能看出 。
司马懿并未将亲信干将、特别是骁战之将并未悉数派出,仅仅只是派出了郭淮 。曹爽在此情况下 , 只能将被魏明帝曹背莆案』恕⒎财酚谷恕钡南暮钚⒌孙r、李胜等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近侍随从作为主将带往前线 。
这就为曹爽在作战之初,无法有效指挥大规模进攻这个“承”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
其三、“转” 。
在战役进行到白热化阶段,身为司马懿阵营的先锋都督郭淮突然脱离大部队,对伐蜀大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是重挫了大军士气,二是无大将坐镇,曹爽陷入了“瞎指挥”状态,三是致使蜀军突然发动攻势 , 魏军无力阻挡 。
郭淮作为当时曹魏政权中,为数不多的“知蜀派”,长期处在与蜀汉政权作战的最前沿,军事经验丰富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伐蜀将领,却在战斗推进顺利的当口 , 以“度势不利”为由,擅自将前锋部队带离前线,脱离主力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