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小区树上的枇杷是什么味道?酸中带甜的 , 酸的 , 也可能是很酸的 。
我看到自己的本家严菁小姐近日做了枇杷酱 , 枇杷取材于自她小区种植的枇杷树 。 我问了她枇杷酱简单的制作方法(见下图) , 枇杷剥皮去核 , 加冰糖小火熬煮即可 。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枇杷酱的制作方法
心灵手巧的严小姐说 , 这冠玉枇杷口感并不亚于苏州洞庭东山的白玉枇杷:
因为冠玉品种一般是黄瓤的 , 个头看着相似 。 名字都是人给取的 , 感觉比叫野枇杷好听点 。 我给专业人士看了 , 他也不能确定 , 说也可能是红沙品种 。 我每年买白玉枇杷回来 , 从没注意到小区的枇杷 , 这次看到小区的枇杷个头也不小, 吃口比白玉枇杷甜 。 据说 , 今年因为雨水不足 , 洞庭东山的白玉都偏小 , 也偏酸 。
上海囡囡CC做了一道枇杷银耳羹 , 这个做法也是让我颇为称赞 。 CC告诉我:
很好喝的 , 清热润肺 , 酸甜可口 , 适合夏天 。 枇杷我用的是自己买的大颗品质好的甜枇杷 , 另外 , 银耳羹里面还能放一点切成小块的雪梨和几颗红枣 。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CC用自己买的枇杷做的枇杷银耳羹
上海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人、电影评论人赵建中前几日说 , 他终于看到窗前的院子里有人来摘枇杷了 , 而疫情之前 , 自己没有关心过枇杷的生长 , 更不会去清点小区到底有几颗枇杷树:
枇杷树底下专门铺了红地毯 , 围观的小朋友们欢呼雀跃 。 枇杷已被鸟吃了不少 。 一天一天看着它从小到大 , 从青到黄 , 就此就不见了 , 还有些惋惜 。 不过今天(5月25日)可以出小区, 以后可以看到的风景应该会越来越多 。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赵建中窗前院子里的枇杷树
而在最近的一期《痴吃喵》系列作品 , 上海画家施晓颉创作了一组关于枇杷树结果的漫画 。 痴吃喵和嘚嘚鼠两位讨论小区楼下枇杷树的枇杷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 。 在痴吃喵看来 , 枇杷是酸的 , 反正吃不到的都是酸的 。 有朋友笑道 , 原来不只是狐狸会说葡萄酸的故事 。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施晓创作的“痴吃喵”卡通形象 , 插图选自痴吃喵公众号
一位朋友给我看她与先生的隔河相望图 , 河对面 , 80多岁的婆婆种了不少枇杷树 。 先生为了照顾老人而被隔离在对岸 , 而她自己住在单位 , 每天下沉到居委做志愿服务工作 , 就这样 , 夫妻两人只能隔河相望 , 她一直期待能回家采摘枇杷那天的到来 。 这似乎才是人间版“看到枇杷而吃不到枇杷”的故事 。
枇杷|居家食记|把久违的上海味道融在了枇杷里
本文图片

河对面 , 朋友的婆婆种了不少枇杷树
这位朋友住在浦江之东 , 我今天查了资料 , 枇杷其实在上海的栽培历史较早 , 以前很多郊区都有 。 清嘉庆出版的《上海县志》记载:“枇杷 , 每因弃核自生 , 不务灌溉 , 结实多酸 。 ”而弃核自生之意 , 按照上海作家杨忠明老师的文字解释 , 是从前有人吃了枇杷之后 , 把核随地一扔 , 之后长出来枇杷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