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坛新星|端午乡韵(散文)

【散文|文坛新星|端午乡韵(散文)】散文|文坛新星|端午乡韵(散文)
本文图片

周润宜(7岁)/绘
端午 , 是一阕萦绕在心头的故园乡韵 。
清晨的木门 , 艾草成簇地悬挂着 , 染着初夏的新绿 , 又浸润着古老的福祉 。 微热的风衔着从千年古国传来的诗句在天地间盘旋 , 又成了落在父亲案头上的墨滴——“风雨端阳生晦暝 , 汨罗无处吊英灵” 。 淡淡的哀伤是篝火的余烬 , 在这之前 , 火势正旺 , 整个村子从静默的日常中走出 , 一下子拥有了勃发的生机 。
最耀眼的是孩童脖子、手腕、脚腕处的五彩绳 , 系在世间最天真烂漫的腕上 , 怎能不耀眼呢?木门“吱哑”一声 , 飞奔而出的娃娃在还没清醒的村子里划开一道道涟漪 , 曳着青红白黑黄的水纹 , 一圈圈散开去 。 五方五行的深层含义很少被他们知晓 , 爱美的女孩子更多的是比较你的丝线颜色更亮 , 我的手环编织更巧 。 不服者立刻转身回家 , 再出现在伙伴视线中时 , 故意扭动腰身 , 一个做工精巧的香包赫然在目 , 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 。 自然 , 娃娃们还没到可以背诵“扈江篱与辟芷兮 , 纫秋兰以为佩”的年纪 , 不懂得什么“香草美人” , 只是明年的端午 , 每个人的腰间必定都会挂着更加精美的香草绣囊 , 再过些年岁 , 也会成为诗歌中的玉质美人 , 演绎着各自的《楚辞·离骚》 。
渐近中午 , 村子渐渐热闹 , 端午的灵魂也渐渐苏醒 。 村头河岸边 , 龙舟已经入了水 , 人们在等待“飞龙在天”的吉时 。 老者眯着眼望望日头 , 无声地将手中的一簸箕黍米倒进泛着青黑色的河水 , 发出了开始的信号 。 一刹那间 , 锣声鼓点锵然而起 , 地动山摇的架势让扬起的绸子红透了半边天 。 随着一声高亢嘹亮的唢呐声起 , 众人又一阵躁动 , 闪开一条窄路 , 赤膊的汉子们踩着水花、吆喝着、欢呼着踏上了龙舟 , 一场即将上演的龙争虎斗让整个村子精神抖擞数倍……端午 , 已然来了 。
晌午过后 , 等待已久的风筝终于从静止的物什变成了一场苍穹之上的狂欢 , 飞舞 , 灵动 , 要把热烈的气氛化作一阵荡然蓬勃的风 , 为整片天空写下崭新的定义 。 几十只风筝从地面悠然而起 , 为今天 , 它们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 。 细细的线连接着风筝不羁的魂灵 , 勇者甚至能与风相抗衡 , 单薄有力的身子停滞在空中 , 瞭望着五千年的脉搏 。 就像祖祖辈辈的华夏人 , 在混沌中破土而出 , 在黑暗中拔地而起 。
晚霞铺满天边时 , 米粽已经飘香 。 最初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粽子 , 如今已是寻常人家的节日吃食 , 颇有王谢堂前燕的意味 。 但也正是如此 , 端午节才在民间扎根、沉淀、久传不休 , 成为不老的神话 。 各家早早备好了糯米、箬叶 , 以及甜枣、蛋黄、猪肉等喜食的馅料 , 一家人围坐 , 对着西落的日头开始包制粽子 , 好抓住即将过去的节日 。 待到烟囱炊烟缭绕 , 村子由白日间的激荡渐次消歇 , 剩下水墨色的流云 , 婉转在霞色渐褪的夜幕 。 这个小小的北城村落 , 被静谧重新轻拥入怀 , 回味、安歇 。
对于村子来说 , 这日是新生 。 而对于我的流年岁月 , 端午乡韵是萦绕心头的永恒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