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每到寒冷的冬天,出门就要做好各种防寒准备,不然冻感冒了更加难受 。其实在穿着上,现代人和古代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 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严严实实 , 唯一区别是我们现代的取暖工具要丰富高效很多,这是古代技术不具备的 。不过古人的智慧千万别小看 , 他们也会发明出属于自己的取暖神器 , 而且非常实用 。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七种取暖神器,而且其中有一项延续至今,下面就赶快来看看吧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文章插图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又到了天寒地冻的季节,很多地方迎来初雪,在“断崖式”降温的支配下,网友调侃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电热扇,古人是怎么过冬的呢,难道真的单凭一身正气过冬?
其实,古代人过冬还是有很多绝招的 , 很多方法至今都在被人效仿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文章插图
汤婆子
“千金买脚婆 , 夜夜睡天明 。”宋代黄庭坚的诗《戏咏暖足瓶》,就说到古人晚上用汤婆子取暖 。热水袋就是在塑料问世后,由汤婆子演变而来 。汤婆子有个扁圆的大肚壶 , 上方是灌水的螺帽小口,盖子里还有防渗漏作用的厣(yǎn)子 。把汤婆子放在被窝里,暖手暖脚,美滋滋 , 甚至《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明代)形容这才是真正的温柔乡——“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文章插图
饮热酒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下雪天,与好友共饮一杯热酒,好不惬意 。古人说喝酒取暖,注意,这里特指热酒 。热酒能消除酒中的一些有害成分,而且不易醉人 。喝热水过于寡淡,喝热茶又太过文艺,不如喝杯热酒,一边看雪,一边把酒言欢,再悠然不过 。但须留神,小酒怡情 , 大酒伤身 , 切不可贪杯 。此外,古人也利用食物取暖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文章插图
热炕头
“热水温我手 , 火炕暖我躯 。”王冕《冀州道中》的这半句诗 , 通俗易懂 。北方独有的火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古人的这项伟大智慧发明 , 与现代暖气的原理异曲同工 。炕搭在卧室 , 灶垒在过堂屋,炕与灶隔墙相通 , 灶台的热气通过管道扩散到炕的四处,炕就热起来了,废烟最终汇集到烟囱口排放到室外 。老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 , 老婆孩子热炕头 。”冬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炕头取暖、聊天,这是古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文章插图
椒房火墙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椒房,是用椒和泥涂抹墙壁,使室内温暖、芳香 , 并象征多子 。因为椒房殿是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的宫殿,因此椒房也成了后妃的代称 。另外,早在秦汉时期也已出现取暖的火墙,火墙与炕类似 , 也是利用炉灶的热气采暖 , 只不过把通气管道安置在了墙上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文章插图
火道地龙
“地炕蕴火多,郁养催瓜菽”,这句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廷剧里的地龙 。明清时期,皇宫都采用火炕取暖,但是宫廷中又不方便设置大烟囱 , 因此就在地砖下面铺设纵横相通的火道,直通殿外的地炉子,热气既能均匀地扩散到地面每个角落,又没有烟气污染 , 这便是地龙了 。现在的地暖 , 就是源于地龙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