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信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人厉害在什么地方,带兵打仗的能力简直就是超群的 , 我们再说说“哗变”这个词语,有的人可能不是太理解,其实就叛变,反叛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思也不太一样,哗变其实是指的军队突然的造反和叛变,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军事人员,所以当时韩信也还是很惊叹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文章插图
其实“置于死地而后生”和“背水一战”这两句话,以前过多的被缺乏军事知识和战争素养的文人解读,所以导致了很多的错误理解 。
《孙子兵法》里“无所往者,死地也”,很明显,孙子所说的死地是那种缺乏战略机动空间的态势,而不是说某些地方进去了就会死,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孙子表示“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是说进入这种地方就要尽量激发士兵的斗志,摆脱不利的态势 。
这种激发斗志其实是在开战前做的,不可能如一些影视或文学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士兵们意识到自己没有退路了,才回身死命作战 。
这种仅仅是想求生而回身的困兽犹斗,其实只是乌合之众的最后挣扎,根本无法打败对方正规军阵的碾压 。
【韩信背水一战时,士兵为何未哗变投降?】古人说,“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人的绝望反击,根本无法扭转形势的 。军队作为独特的暴力机器,其战斗力的不是兵士个人武力简单相加 , 而来源于军队内部所特有的凝聚力和推进力;两者源自严明的纪律与训练,载体则是军阵 。
韩信被称为“兵仙”,治军严谨,自然是通过军法、组织,牢牢掌握对军队的控制 。让士兵畏惧军法甚过畏惧敌人,无条件信任和服从指挥官,这是古代名将的最基本素养,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根本就没法带兵打仗 。因此,背水一战时候的韩信麾下的士兵没有哗变投降的可能 。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说那个背水一战
背水之战成就了兵仙韩信的赫赫威名,也让古往今来各路“赵括”“马谡”们为之神往,但是多为东施效颦之举 。背水一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复制的,简单的置诸死地而后生并不是取胜的诀窍 。兵家言事总是将大量的信息隐藏了起来,需要有心人认真的发掘 。
彭城一役的大败让形式一片大好的汉国忽然面临全盘崩溃的的威胁 。为挽救危局,高祖刘邦决定派出大将韩信以偏师扫讨项羽所册封的赵、齐等国,以斩其羽翼,在地理上对项羽形成半月包围(占据蜀地、汉中、关中、山西、河北、山东以对项羽所控制的楚地)之势 。
刘邦的策略堪称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实行的间接战略,以自己的主力拖住项羽的主力,遣派大将经略北方以逐步增长实力获取优势 。这一战略成功的前提有两个——首先,分派出的偏师有足够能力经略“边角”,显然千古兵圣韩信有这个能力 。其次本方主力能够黏住敌军主力——能够让项羽死盯住不放,显然整个汉国中也只有刘邦能“享受”此待遇了——还能顶得住敌军的强大攻势 。这里或许要为刘邦的军事能力翻个案 , 如果没有足够军事能力刘邦根本无法与项羽对峙,大汉建立后扫平英布等人叛乱的也是刘邦本人 。
说起来,天才很多时候都喜欢冒险 。秦末汉初的两位军事天才 , 项羽在彭城冒险千里回援击溃汉国联军一举扭转颓势 。韩信临危受命,先下魏地 。未及平复,即率众复攻依附项羽的赵国,一举平定河东河北,直接改变了楚汉战争的结局 。
在攻灭赵国最重要的会战井陉战役中,韩信为背水之谋大破赵军 。不但创造了历史,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成语——背水一战 , 形容于危局中行奇谋以破局 。然而文人和小说家更注意了充满矛盾冲突的置诸死地而后生,未留意到韩信在此战中的全部谋划 , 更忽视了会战中真正的关键点所在 。
- 汽车电瓶寿命 汽车电瓶寿命一般多久
- 韩信背水一战是怎么打的?
- 胶东人为什么和其他山东人不一样?
- 韩信背水一战是怎么2万兵力打赢20万的?
- 电脑终端 电脑终端怎么打开
- 燕云十六州宋朝三百年都收复不了,为什么明朝一年就收复了?
-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搞笑的一些名人,莫名的心酸
- 西垒壁战役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 赤壁之战最大功臣是谁?没有他周瑜也不可能一战成名
- 古代犯人最害怕的刑罚是什么?有一项不疼但令人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