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背后的你不知道的秘密,汉军突围之后仍险些全军覆灭( 二 )


归心似箭的刘邦所统车骑部队,先是选择原路,打通广武一线的句注山交通,接应后续的10几万大军,所以,才有了夏侯婴这个太仆在句注山北与胡骑的大战,然而,“大破之”的结果并没有打通交通 , 而是被王黄、赵利和匈奴的联军所梗阻,汉军车骑只得退回平城附近,转向桑干河谷地的第三条路 。
所以,才有了夏侯婴在平城南的“三陷阵,功为多”,进而突破重围,与代郡方向来接应的陈豨(或樊哙)的代郡兵会合,缓缓退却 。
陈豨后来的显贵:
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 , 边兵皆属焉 。
樊哙的专任:
令樊哙止定代地 。
之所以会有这个安排 , 一个根本问题就是雁门郡失守的情况下,大同盆地丢失,其直通的桑干河谷无险可守,只能以大军屯驻,命令樊哙“止定”、让陈豨将监边兵,既是对他们救驾的酬功,也属于迫于无奈之举 。

白登之围背后的你不知道的秘密,汉军突围之后仍险些全军覆灭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史记·匈奴列传》里写得清楚:
是後韩王信为匈奴将,及赵利、王黄等数倍约,侵盗代、云中 。居无几何 , 陈豨反,又与韩信合谋击代 。汉使樊哙往击之,复拔代、雁门、云中郡县,不出塞 。
韩王信的旧部屡屡“侵盗代、云中” , 却没有雁门什么事儿,而等到他们与陈豨合兵谋反时,三郡又全部被攻克,只能说明在这之间 , 雁门郡已经在汉高祖刘邦的默许下丢失了,没办法,打不回来 。
事实上,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 , 也确实看不到雁门郡的相关记载,而陈豨反叛时匈奴的相对“坐视”,其实也是汉高祖采纳刘敬的“和亲政策”换来的短暂蜜月期,当然,也和匈奴面临西方的威胁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汉高祖在自己生前总算是将北方边界的篱笆扎了起来 。
综上所述 , “白登之围”其实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经典战例,匈奴冒顿单于一方战略水准占优,而汉朝刘邦的精兵良将在战术层面更加强悍 , 并不存在某一方的轻敌或者说愚蠢,只是在当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而经此一战,刘邦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北方的游牧人,而是中原各国心思各异的遗民们,仅仅是韩王信的余孽和赵王的血脉发生的一点点化学反应,就让整个雁门郡彻底糜烂 , 他的三十二万大军和他的帝国,都险些灰飞烟灭,这也让他加快了对各个异姓诸侯王的诛灭 , 哪怕是自己的“发小”卢綰,一样无法逃脱他的屠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