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 只要长得好看就已经比其他人手握一分优势了,不过颜值只是一时的 , 才华才是永久的 , 不过你要是又有才又有颜那就最好不过了 。在清朝时期 , 当时选官不仅看才华也要看几分颜值,因为在出现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可能就必须靠颜值一较高下了,难道古代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么?不过古代并没有照相机 , 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 , 而且不同时代的人审美观也不会一样吧 。
文章插图
俗话说“寒窗苦读”,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特别是在古代 , 科举制度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过三关斩六级”,通过童子试、乡试、会试,最终金榜题名者少之又少 。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止步于乡试、会试的大门之前,不得其门而入 。
杜甫、黄巢、蒲松龄、左宗棠、洪秀全等名人,都是一辈子没有考中进士大军中的一员 。
清朝乾隆时期,朝廷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出台了新的科考制度:为四次(嘉庆时期改为了三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的举人,额外提供一次考试的机会 。这就是“大挑”制度 。“大挑”每6年举行一次 。通过“大挑”考试的举人,便可以直接当官了 。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 。
“大挑”考些什么内容呢?出人意料的是,“大挑”不考四书五经,不考诗词文赋,而是考察考生的相貌,“大挑一科 , 不试文艺,专看相貌 。”那么,什么才是主考官心目中的最佳形象呢?
首先,脸必须是长方脸 。其次,身材必须高大修长 。最后 , 全身必须协调一致,不能有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的情况 。
我常想,按照这种标准,被薛福成认为是苦瓜脸的胡林翼,一定不能通过“大挑” 。幸好胡林翼会读书,自己考中了进士 。
不得不说,一批幸运儿通过“大挑”考试,获得了当官的机会 。
文章插图
清朝文人钱泳的好友陈昶,便是通过“大挑”考试,获评一等,成为了一名知县,分配到浙江 。在撰写文章上与曾国藩齐名的湖南文学家吴敏树,于1844年参加“大挑”考试,获评二等,受命到浏阳县任职教谕 。清朝大儒郑珍也是通过“大挑”考试,出任荔波县训导 。
在“大挑”考试中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
陕西举人高照煦 , 参加过1880年的“大挑”考试 。高照煦是1873年的举人 , 之后连续三次参加1874年、1877年、1880年的会试,均名落孙山,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参加了1880年的“大挑”考试 。
高照煦相貌不俗 , 他对自己也颇有自信,满怀信心地去参加考试了 。由于参加“大挑”考试的举人很多,主考官对他们进行了抽签分组 。每20名举人为一组 。经过考官的一番指指点点,选出一等3 人 , 二等9人,剩下8人被淘汰 。人称“跳八仙” 。
轮到高照煦出场了,他运气不好,被分到最后一组 。最后一组只有13人 。按照规矩,这种情况只能选一个一等出来 。于是 , 高照煦与唯一的一等名额擦肩而过,被评了一个二等 。后来 , 高照煦先后出任宜川县训导、郃阳县教谕、佛坪厅教谕、榆林府教授,一辈子在教育机构工作 。
文章插图
好在高照煦在教学管理上的确有两把刷子,一生桃李满天下 , 光是在光绪年间 , 就培育了14个举人 , 5个进士 。
- 古人冬天喜欢吃什么食物?清朝人冬天的美食现代人也爱吃
- 清朝时期的御膳放在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 清朝人是怎么学英语的?
- 古代盐为什么那么重要?不仅是调味料更是政府的经济命脉
- 清朝历史上最牛的一场战役是哪一场?
- 红豆在古代具有哪些意思?不仅代表相思之情
- 盘点历史上那些不仅重名而且都厉害的人
- 乾隆皇帝有多幽默?
- 二战期间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有多少?不仅仅只有犹太人
- 若甲午战争清朝宁死不降不赔款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