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菊花属于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古人也会经常举办赏菊的活动,而重阳节的习俗之一就是赏菊 。那重阳节和菊花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实际上菊花的历史要比重阳节更加久远,而且菊花是从中国传入到世界各地的 。古人对于菊花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感,和菊花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 。直到唐朝重阳节才算是一个比较受人重视的节日 , 而且菊花也跟着流行了起来 , 不过流行的原因就有些令人意外了 。

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文章插图
10月17日 , 农历九月初九 , 重阳节,这个节日也是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人节 。
自古以来,重阳节有三大习俗:登高、赏菊以及插茱萸 。北宋文豪苏东坡曾有诗云:“菊花开时即重阳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菊花与重阳节绑定在了一起?本期大锤说史,咱们就来说一说,菊花与重阳节的千年之缘 。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历史文献里,菊花的历史可比重阳节的历史要悠久多了,在我国,菊花有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我国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菊花的功用发展出了自己的认识 。比如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九章》中多次提到菊花是可以用来吃的 。
历史悠久的菊花与重阳节能够结合,首要条件就是菊花的花期 。九月寒秋将至,百花凋谢,唯有菊花在此时盛放,因此九月很早就有“菊月”之称 。也就是说 , 如果古人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要赏花,菊花几乎成为唯一的选项 。
而菊花在九月百花凋零之下的这种盛放,让古人对菊花衍生出了更多的想法 。时三国曹魏皇帝曹丕曾经给钟繇[yáo]写信,其中就提到:菊花在九月一枝独秀 , 如果不是它内含乾坤之纯和、芬芳之淑气,又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文章插图
这可不是曹丕一个人的看法 。实际上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菊花可以滋补、养气、疗疾、延寿 。西晋文学家潘岳曾经在《秋菊赋》中写道:“(菊花)既延期以永寿,亦蠲疾而弭疴 。”那时候,就连曹丕都要送给钟繇一束菊花,“以助彭祖之术” 。这个意思是引用典故,传说中的彭祖寿至800岁 , 是我国古代的长寿象征 。
由于重阳节的成型期正是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菊花的花期正好契合重阳节 , 这就让重阳节赏菊具备了天时 。
而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修仙求长生的风气非常浓厚,而菊花素来被视为养生延寿的有益道具,这种修仙求长生的风气,最终让这一时期的菊花大放异彩,被文人雅士普遍追捧,这就构成了人们在重阳节赏菊活动的人和 。
曹魏时期的钟会在《菊花赋》里总结说:“夫菊有五美焉 。黄花髙悬 , 准天极也;纯黄不杂 , 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徳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
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文章插图
重阳节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定型,最终在唐代开始发扬光大 。而到了唐代 , 魏晋南北朝时普遍的追慕求仙之风,因为世家门阀的衰落以及求仙本身的不可得,而逐步退出了流行时尚 。当然,虽然菊花不再是成仙道具 , 但是其延寿的说法和讲究保留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菊花却并没有退出重阳节序列,反而更加发扬光大 。
这要感谢魏晋南北朝时的一位著名文人陶渊明,正是他昔日酷爱菊花,塑造出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之风 , 让唐代以后追慕陶渊明的文人们,进而由人而推及菊花,相当于提前为菊花做好了千年助攻 。正如后世北宋周敦颐总结的那样:“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