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用人上的失误导致最后兵败而归 。其实在这之前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并没有采用 , 因为诸葛亮输了所以总有人说如果当时用了魏延的办法说不定就能赢 。但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来说,自己的本钱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 , 不能出错不然一切后果都无法挽回了 。所以到了生死存亡时刻诸葛亮小心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文章插图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 。诸葛亮开始了他精心筹划已久的伐魏战争 。
大军临出发前,诸葛亮召集众将商议作战方案 , 咨询大家从那条路进军北上最为合适 。这时,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镇北大将军魏延献策道:“听说负责镇守长安的魏将(都督)夏候懋是曹操的女婿,其人怯懦无谋 。而长安兵力稀少,防守空虚,只有御史、京兆太守等一些文官驻在城内 。因此,只要‘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 , 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谷而北,不过十日 , 可到长安 。’夏候懋听到我军如神兵天降,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时,必然惊慌失措,然后一定会领着他那群妻妾弃城逃走 。我军必可兵不血刃袭夺长安 ,魏军屯在城里的积栗足够大军食用 。等魏军援兵从东方开至 , 最少也要20天的时间,而丞相您率蜀军主力从斜谷(秦岭通道,北口在汉中附近,南口在陕西眉县西南)进发 , 也早就可到达长安了 。如此,咸阳以西的大片地区一举可以平定” 。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文章插图
诸葛亮听了魏延献上的奇计,半晌默然无语 。他在心里暗自思忖道:魏延的计划确实诱人,符合以奇用兵的法则,但若成功 ,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方能如愿:
1:魏延率领的五千精兵在10天内一定要赶到长安 , 中间不能出一点纰漏;
2:夏候懋真的不作抵抗 , 弃城逃跑;
3:魏军囤积在长安城里的粮食来不及坚壁清野;
4:魏国派来的援军真的要20多天后才能集结完毕;
5:自己亲率的蜀国北伐大军兵出斜褒道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与魏延会和 。上述环节只要一两个发生意外,就会功亏一篑 , 甚至蒙受巨大损失 。
诸葛亮思虑再三,觉得此计虽好,但过于冒险,于是以“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为由拒绝采纳魏延提出的奇袭长安之策 。
之后,用兵一贯谨慎的诸葛亮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挥兵进取陇右(甘肃) 。他命镇军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偏师作疑兵,占据汉中之箕谷(秦岭山谷,在今陕西褒城西北)  , 声言由斜谷攻击关中之郿县,以吸引和牵制驻扎在关中的魏军,迫使其不敢全力增援陇右;他自己则率蜀军主力出汉中西北,攻取陇右咽喉祁山(甘肃礼县),再以祁山为立足点平定整个陇右地区 。
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开局顺利,魏属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纷纷降蜀 , 关中为之震动,而且诸葛亮还收降了曹魏天水郡参军——陇西奇才姜维 。初战胜利的原因在于:蜀军兵戎齐整,赏罚号令严明 。二是魏、蜀两国近9年未曾交兵,边境承平日久 , 因事发突然,魏军毫无防备 。接下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死后 , 为拓展蜀国生存的战略空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 但未得中原寸土,还落得个国家凋敝,士卒伤亡惨重 , 民众不堪征调,几乎力竭的悲催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