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如何论证性恶论 究竟有无道理

“人之初 , 性本善”是我们大家都听过的一句话,意思是人生下来 , 性情都是向善的,不过这种说法真能站住脚吗?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生下来是向恶的,这种理论在当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有不少人将荀子视为异类 。但人性原本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在自然选择下既有可能为善,也有可能为恶,所以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要让大部分人都能朝善这个方向前进 。

荀子如何论证性恶论 究竟有无道理

文章插图
1、起势我在怀想荀子的人生历程时,更多的是想这个人物的结局 。想当初 , 他提出人性恶之始,就被许多人视为异端,更为统治者所难容 。
而这样一个人,在战乱频仍,杀人如同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的战国时期,却最终寿终正寝 。那么 , 又是怎样的一种触媒引发了他对人生源起的探讨呢?
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个言不尽痛苦、诉不尽沧桑的时代,那年月诸侯争霸、战争蜂起,中华版图在各路诸侯争演主角的抢夺中,不断重新进行划分,广大劳动人民生灵涂炭、贱若蝼蚁 。
不绝如缕的诸侯大战,动辄血流漂橹、白骨遗野,阵亡以数十万计的战役比比皆是 。
在荀子老家附近发生的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军坑杀的战俘就达四十余万 。面对战争这台“绞肉机”的高速运转,善良的人们开始对生与死、善与恶进行思考 。
荀子如何论证性恶论 究竟有无道理

文章插图
2、出道荀子的一生,是在讲学与辅政之间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的 。
十五岁时 , 他从赵国游学到齐国 , 目睹齐威王礼贤下士 , 善待英才 , 就待了下来 。后来,当他看到齐闵王在灭宋后骄傲自大,不听劝谏的狂妄,就外出到楚国讲学 。
等到齐襄王即位,荀子又被请回齐国,被三次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 。
在齐国,他把稷下学宫当作自己传道授业的舞台,一边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在思想上进行碰撞,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说;一边在游学过程中,与统治者们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探讨 。
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受秦昭王的约见来到了秦国,看到秦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政治、经济、军事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 深表赞赏 。
他说秦国地处关西“形胜”之地、“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 , 治理的非常好 。然而 , 他说秦国实行法治,儒家思想在这里行不通 , 也就不需要他这种人留下来,就又回到了齐国 。
其实 , 他在秦国的政治活动中,看到秦国外表的整肃背后 , 隐藏着德化的严重不足 。人们为了功利而拼命,全然不顾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人民在峻法的威压下 , 积蓄着一种难以抒解的郁气 。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国军队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制造耸人听闻的大屠杀 。而这种血与火的杀戮,并没有使六国人民产生畏惧 , 而是不断演绎了诸如荆轲刺秦王、张良大椎击秦王等故事 。
荀子如何论证性恶论 究竟有无道理

文章插图
3、成说面对战国时期这种分崩离析、开疆裂土难以休止的局面,作为一代大儒,荀子想让自己的学说起到匡正人心、辨析正误的作用 , 也就是发挥理论的导向功能 。
于是,当齐国有人在朝廷说荀子的坏话时,荀子径直去了楚国,在那里他受楚春申君之用 , 做了兰陵县令,开始边理政经济、边著书立说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