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刺青文化是怎样的?

说起纹身,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纹身的前身就是刺青了 。在历史上,没有如今的纹身技术,通常都是一针一针的将图案或是文字刺在身上的 。犹豫使用的是黑色颜料 , 不是使用的专用的刺身颜料,存在身上久了之后,颜色会变蓝或发青,所以才被称之为刺青 。
刺青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的刺青被当做一种刑罚,称为墨刑,后来发展为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 。也有本身就将刺身当做文化的民族,纹一些虫兽之类的图形,用来避免虫兽的侵害,它们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图腾 。现在,我们从刺身的兴起,发展 , 兴起原因,含义、意义,和当时所处背景环境来讨论唐宋时代的刺青文化 。

唐宋刺青文化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由残酷刑罚演进而来的刺青刺青于先秦时是在犯人脸上刺字用以警示,如犯盗窃罪,刺盗字,抢劫者,刺夺字,也有主人家为了惩罚犯了错的奴婢从而刺字于面,这是奴隶制时的一种残酷刑罚 。
随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少数民族和汉人杂居的场面,从而少数民族的礼俗被带入中原,少数民族有以刺身来表示等级关系,或作为一种士族的标志,他们崇拜图腾,因而刺青在身上 , 用来表示对某些传说图腾的崇拜 。
到得唐末宋初时,逐渐脱离了刺青是刑罚的一种固有观念 , 演变成了一种个人纹饰,就好像现在的纹身 , 纹眉 , 是为了修饰、美观 。当然 , 那些纹比较威武的动物、猛兽之类的图案,并不仅仅是为了显得好看,更重要的是一种霸气的象征 。看《水浒传》时 , 可以看到好多梁山好汉胸前、胳膊上都纹有刺身,颇有一种“黑社会大哥”的气质,在这些人眼中,纹身是威武霸气的一种象征 。
唐宋刺青文化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唐朝刺青兴起、发展1、胡夷文化兴起
刺青在唐朝中后期突然昌盛,在晚唐时发展到顶峰,唐朝经济发展迅速,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正式这种想法 , 促使“四海咸服 , 万国来朝”,因而四海皆与唐交好,所以传胡族文化于中原 。
中原人士接受四海文化,因而那时候的社会时代开放,人们生活方式快速更迭以及价值观念出现碰撞发展 , 使得人们思想不再受禁锢 , 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不断接受碰撞,逐渐产生出了新生文化 。使得士族和庶民之间的隔墙也逐渐不如之前明显 , 从而少数民族的许多文化也被带入中原,就如刺青、胡服等,后逐渐成为中原人们流行的一种文化 。
当时唐朝有三大刺青著名地,分别是长安、成都和荆州,长安是唐朝首都,文化、时尚的聚集地,自然独立枝头,但工艺最妙的当属荆州 , 荆州刺青现在依然很火 , 他们不光手艺好 , 而且能够根据当时时兴的图案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刺青,还可以根据客人喜好,想纹啥纹啥 。
唐宋刺青文化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2、男子、女子刺青的不同
唐朝刺青文化并没有少数民族的粗犷,想起古代刺青,大多数都是男子纹身的形象,而在当时的唐朝,女子刺青也十分流行,唐朝男子、女子皆爱美,都喜欢在身上刺图案 , 用来表示自己的个性 。因而刺青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成为了一种可以被欣赏的艺术修饰 。
上官婉儿因刺杀武则天获罪 , 然而上官婉儿政治才能凸显,“则天惜其才不杀 , 但黥其面而已”,因而其额上有一伤疤,上官婉儿为了不影响美观 , 在伤疤处刺梅花用以遮掩 , 顾有了梅花妆,当时人们觉得这样的妆容更加艳丽、娇媚,顾纷纷效仿,在唐时盛极一时 。女子纹身图案多为花朵等比较美好的图案,而男子刺青图案较多,动物、文字、佛像等等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