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的国本之争,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应该知道,在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等人请求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明神宗却置之不理 。就因为如此,就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国本之争 。那么这个国本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呢?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国本之争到底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影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1/23401533X-0.jpg)
文章插图
1、明朝国本之争到底是什么首先要说明的是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并没有长发50年之久,而是前后持续了15年 。要弄清楚国本之争所争何物 , 先得知道何为国本 。所谓国本其实指的就是皇位继承人,通俗点说就是太子储君 。这样一来,国本之争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它指的就是争夺皇位继承权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明确规定了皇位继承的顺序,按理说万历皇帝只要遵照太祖的规定立太子就可以了 , 为何最终却演变成一场国本之争?
这得从当事的两位皇子说起,他们分别是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和三字朱常洵 。朱常洛是万历皇帝偶然临幸李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而生,因为生母身份卑贱的缘故,万历皇帝对这位长子并不重视 。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第三个儿子,他的生母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 。因为生母受宠的缘故,万历皇帝非常喜爱朱常洵,一直想将他立为太子 。按照明初制定的皇位继承顺序,万历皇帝应该立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万历皇帝一点也不喜欢朱常洛,所以一再推脱,不想将皇位传给他 。其生母也是在生下朱常洛几年后才被册封为恭妃 。而万历皇帝对待朱常洵的情况大不一样,他出生不久,其生母郑妃就被册封为贵妃 。
大臣们从万历皇帝的举动中嗅到了一些信息,他们认为万历皇帝要立幼子朱常洵为太子 。这样一来岂不违背了祖制?所以大臣们极力反对万历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他们甚至多次上疏要求万历皇帝早立朱常洛为太子 。如果大臣们任由万历皇帝违背祖制 , 那么他们将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的 。另一方面,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也反对他违背祖制立幼子为太子 。这样一来就上演了万历年间那场长达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 。
最终万历皇帝迫于祖制,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朱常洵在梃击案发生后迫于舆论压力 , 前往藩地就藩,国本之争告一段落 。
![明朝国本之争到底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影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1/2340154557-1.jpg)
文章插图
2、国本之争造成了什么影响通过国本之争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明神宗完全是在文官集团的逼迫下才决定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如果对比一下永乐时期的国本之争中以解缙等人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完全是靠着“父子情”和“好圣孙”来打动朱棣,进而帮助朱高炽获得皇太子之位的情况,我们更加能发现一个事实:从永乐时期至万历时期,明代皇帝的皇权下降、文官集团的权力不断扩大 。
通过这个事实 , 国本之争的本质就是皇帝的皇权主导朝政还是文官集团的权力主导朝政,因为自土木堡之变以后 , 文官集团逐步将皇权围困在了皇宫之内 , 如果明神宗能成功将朱常洵册立为皇太子,无疑就给皇权打破文官集团的围困制造出了一个“破窗效应” 。
![明朝国本之争到底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影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1/2340153136-2.jpg)
文章插图
可惜,文官集团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个“破窗效应”的出现,所以他们才会一再逼迫明神宗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 而明神宗也不愿意放弃打破文官集团围困皇权的机会,所以他必然不会轻易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这种情况下,明神宗为了削弱文官集团的实力竟然采取了一种相当极端的方式——缺官不补 。
- 明朝皇帝为什么很少杀言官
- 关宁锦防线对明朝有用吗 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 明朝时期东林党和阉党相比谁更误国
- 明朝时期东林党怎么来的
- 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朝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 明朝为什么没有统一东北
- 明朝九大边军哪个最强
- 明朝开国六公二十八侯有哪些
- 明朝开国六王之首是谁
- 明朝水师官职介绍以及编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