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君|广州增城非遗传承人陈志君:“龙船头”撑起民俗文化的精神信仰】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周聪
通讯员 增宣
自古以来 , 岭南地区就有“以龙会友”的习俗 , 端午节“扒龙船”不仅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 更是人们探亲访友的重要仪式 。 龙头被尊为龙舟的“灵魂” , 是可拆卸的独立部件 , 造型迥异、各具意韵的龙头 , 赋予了每一支龙舟队独特的意义 , 同时因龙头生猛活脱、雕刻精美 , 也成为人们聚焦的对象 。
龙头雕刻技艺项目区级非遗产传承人陈志君 , 他用一颗匠心 , 一门手艺 , 一份坚守 , 用一个龙船头 , 雕刻出传统 , 更雕刻出工匠精神与人生 。
本文图片
选料、开料、粗雕、精雕、打磨、上漆……“从龙嘴、龙须至龙鳞 , 在关键部位 , 每一次下刀都要精确 , 有时失手 , 错了已到也就再难以补救 。 ”从15岁开始学艺的陈志君 , 已经为雕刻龙头文化奉献了40多年 。
陈志君生于广州东部的增城区仙村镇 。 这里河网纵横 , 是东江水系龙舟最盛之乡 。 龙头雕刻(传统龙舟)技艺 , 是增城仙村镇传统雕刻技艺 。
作为仙村陈氏木匠的传承人 , 陈志君回忆 , 从15岁开始 , 他就跟随父亲学做木工 , 18岁开始就常常在父亲身旁通过观看学习雕刻龙头的手艺 。 直到22岁 , 陈志君才开始动手雕刻第一个龙头 。
据了解 ,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 民间龙舟活动复兴后 , 龙舟制作还没有进入船厂化生产 。 村集体要订造龙舟 , 就要聘请造船师傅前来在本村造船 , 还要找师傅雕刻龙头 。 正由于陈氏家族木工手艺有着一定的知名度 , 所以很多当地和周边的人们都会聘请陈志君父亲雕刻龙头 。 陈志君也在这样的背景下 , 练就了出色的雕刻手艺 。
本文图片
随着龙舟活动发展 , 龙船厂开始出现 , 从造船到雕刻龙头 , 船厂包揽了所有环节 。 民间雕刻龙头的匠人开始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 陈志君就是其中的一位 。
直到近年 , 仙村当地的青年龙舟队订造了新龙舟 , 成员希望能够按照传统的老龙头模样 , 雕刻新龙头 , 他们经过向村中老人多番打听 , 得知镇上傢俬厂的老板陈志君就是陈氏龙头雕刻传承人 , 于是就上门请陈志君再次“出山” 。
陈志君自小随父学习时 , 就被教导要了解龙船头所蕴含的龙舟文化 , 只有这样才能雕出工艺卓绝 , 神形兼备的龙头 。
“传统不能没有 , 根基不能缺失 。 东江龙船精髓就在于龙船头!我希望雕一个有生命力的龙船头 , 我把它当一件艺术品来造 。 ” 对于雕刻龙头 , 陈志君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
一条龙船的龙头是代表一条村的形象 , 特别是以前留下来的老龙头 , 当中记载着每条村不同的故事 , 是龙舟文化的载体 。 所以 , 龙舟精髓就在于龙头 , 在东江流域中 , 龙头是龙舟的一大特色 。
每当一个村子的人来约龙船头 , 陈志君都会询问对方村中的历史民俗典故 。 依据所信奉的偶像不同 , 再将每个地方所信奉神灵的特点融入龙头创作中 , 因此每一个龙头雕都是独一无二 。 “看着村民对自己为他们村量身订做的龙头都非常满意 , 我也就高兴了 。 ”陈志君说 。
在雕刻过程中 , 更要融入自己的想象 , 对龙船头各方面进行丰富 , 既要神似又要形似 。 一个工艺卓绝的龙船头 , 应显示玲珑浮突 , 每一个角度都有美态 , 龙船在江上扒起来的时候 , 有飞的感觉 。 而龙头也要有跃出水面 , 飞起来的感觉 , 要具有生命力 。
- |聚焦广州车陂龙舟 《广府文库》首本书发布
- |创作长卷绘画、制作百变绳结,广州这所学校举办特色活动迎“六一”
- |广州华侨博物馆开门迎客
-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 |让乘客在旅途中感受艺术 广州地铁启动音乐空间艺术展演
- |【中英双语】广州荔湾泮塘龙舟盛大起龙
- |广州荔湾:广府少年爱非遗,非遗体验迎六一
- 番禺|读懂广州 读懂番禺|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 广州地铁集团|“云雀之声”缭绕,广州地铁启动车站音乐空间艺术展演活动
- 陈树人|到陈树人纪念馆打卡新画展!广州市海珠区美术作品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