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历史上 , 安史之乱是一段无法绕开的历史,大唐盛世被安禄山搅得一团乱,唐朝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后面也基本上没有回到巅峰时期了 。然而,造成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重要人物,究竟是谁?是安禄山还是杨贵妃?或者是李林甫?其实有不少人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李隆基做了些什么,为何会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这段历史中,李隆基又是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角色呢?
文章插图
1、唐玄宗宠信边将安禄山安禄山从偷羊贼变成节度使,可以说是经历了由俭入奢的大改变,面对着“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长安城、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安禄山心里可以说是极度的羡慕,在他的心里很早就种下了谋反的种子 , 只不过碍于唐玄宗的提拔之恩,迟迟没有动手 。
眼看着唐玄宗一天天变老,安禄山想要造反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他开始偷偷招兵买马、训练自己的亲信士兵、开始招募谋士,甚至安禄山开始自己做官服 。
安禄山的造反准备总会露出蛛丝马迹,也总有人向唐玄宗谏言说安禄山要谋反 , 可是唐玄宗是一点也听不进去,而且还变本加厉的宠信安禄山 。
这时候,安禄山的死对头杨国忠,为了扳倒安禄山也给唐玄宗上了一封说安禄山造反的奏折,面对着接二连三的提醒,唐玄宗也是有一点点怀疑了 , 所以就索性宣安禄山进宫面圣 。
可是 , 聪明的安禄山为了蒙蔽唐玄宗,竟然铤而走险的选择面圣,(要知道这时候面圣很有可能被杀掉) 。安禄山一看到唐玄宗就抱着他的脚号啕大哭,说了这样一番话: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 。——《资治通鉴》
唐玄宗听了之后,心里感觉非常愧疚,心里想原来自己的这个将军没有造反之心 , 冤枉他了 。安禄山影帝一般演技骗过了唐玄宗 。
安禄山见唐玄宗愧疚 , 居然开始索要封赏,于是请求自己兼任闲厩和陇右群牧使(国家军马场负责人),也就是安禄山一旦得到这个职位,整个国家的军马就归他管了……唐玄宗居然答应了,不仅如此玄宗还给了安禄山部分人事任免权 。
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身付臣军授之 。——《资治通鉴》
就是说,唐玄宗给了安禄山一大批空的委任状,让安禄山自己填写 。
可以说是把安禄山宠信到了极点 。这次入宫安禄山又充实了自己的力量 , 唐玄宗的纵容让安禄山的实力更加强大,从侧面上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提供了政治空间 。
文章插图
2、唐玄宗临阵杀将,导致命运悲剧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的军队一路上可以说是高歌猛进,几乎没有任何阻挡,一路上所到城池,要么守将逃跑、要么是他的门生故吏开门迎接,一路就到了“东都洛阳” , 可以说是紧逼长安 。
当时,唐玄宗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前锋大将到洛阳招兵买马 , 任命太子李亨为兵马大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二人作为主力军东征抵御安禄山 。
可是没曾想,封常清一到洛阳,就知道他无论如何也是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军队,由于唐朝常年没有战事 , 士兵缺乏训练 , 而且马匹也不足,面对浩浩荡荡的叛军,这些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一触即溃,洛阳当即沦陷 。
封常清就赶紧西撤与高仙芝汇合 , 二人商议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以潼关为险抵御安禄山 , 潼关这个地方类似于“山海关” , 北边是黄河,南边是秦岭,易守难攻 。
- 郭嘉为何能预言孙策会被刺杀?他是否知道内情?
- 张松为刘备立下大功,为何还是得不到重用?
- 鲁国是如何灭亡的?曾经实力强大为何走向灭亡?
- 安庆绪为何要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只是为了皇位吗?
- 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为何后世却并不重视?
- 秦始皇对赵佗说了什么
- 侄女被张飞抢走,为何夏侯渊一直没来算账?
- 刘关张三人打一个人,为何还被称之为三英战吕布?
- 康熙登基之后,为何要将紫禁城的玄武门改称神武门?
- 法正原本是刘璋部下,为何却能深的刘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