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当时才三岁,为何不让摄政王载沣当皇帝?

最近不少的人说 , 其实溥仪还有一位父亲叫载沣 , 但是溥仪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那么为什么当时不选择载沣来当皇帝呢?这个问题其实看似简单 , 但是又不简单的,其中还有很多的故事的 ,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

溥仪当时才三岁,为何不让摄政王载沣当皇帝?

文章插图
一般情况下皇位继承是父死子承,特殊情况下兄终弟及 。溥仪三岁登基,继承的是光绪皇位 , 算是父死子承 。由于光绪皇帝无子 , 溥仪是先过继给光绪皇帝载湉,作为光绪皇帝的儿子继承的皇位 。载沣虽然是溥仪的亲爹,也不能自己当皇帝 。再往上追溯 , 光绪皇帝载湉的亲爹是醇亲王奕譞,也不是咸丰皇帝奕詝的亲儿子,也是因为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年仅19岁驾崩、没有子嗣 , 载湉过继给咸丰皇帝才继承的皇位,算是兄终弟及 。但奕譞仍然是醇亲王,照样不能当皇帝 。因此准确来讲 , 溥仪是过继给载湉同时兼祧载淳 , 作为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共同的儿子才继承的皇位 。
溥仪当时才三岁,为何不让摄政王载沣当皇帝?

文章插图
在民间也是如此,如果自己没有儿子,可以从亲近的兄弟那里过继个孩子 , 当成法理上自己的孩子 , 算是自己的续了香火,这个孩子法理上就不是兄弟家的孩子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兼祧 , 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由于光绪和同治均没有子嗣,过继给光绪当儿子的溥仪,同时也兼祧作为同治的儿子,算是一子两祧 。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这种伦理关系是非常严格的 。明朝时期,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且无嗣,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皇帝 。由于明武宗遗诏中只说朱厚熜继承皇位,没有说清楚继承谁的皇位,嘉靖皇帝继位前后与大臣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之争 。杨廷和坚持主张嘉靖皇帝继承的是朱孝宗的皇位,应认朱孝宗为法理上的父亲(皇考),嘉靖皇帝坚持只认朱孝宗为皇伯考(伯父),而且要追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还要入太庙 。结果嘉靖皇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对大臣采取了罢官、庭杖、下狱等手段 , 才取得最后胜利 。而本来应有拥立之功的杨廷和一败涂地,张太后也完全失去了太后资格 。
溥仪当时才三岁,为何不让摄政王载沣当皇帝?

文章插图
溥仪能够当皇帝 , 完全是慈禧太后的一手安排 。按照慈禧太后的打算,继承皇位的应是光绪皇帝的载字辈的下一辈溥字辈的皇室成员 , 同时年龄又不能太大 , 要先过继给光绪皇帝还要兼祧同治皇帝(自己的亲儿子) 。这样光绪皇帝的皇后,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氏·清芬才能作为皇太后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同时还借助皇帝亲生父亲的力量辅佐朝政 。多方权衡下,选择了年仅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而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则作为摄政王,赞摄朝政 , 但摄政王的地位仍然低于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有最后的决策权 。
应该说,这是慈禧太后玩弄权术的最后杰作,满足了爱新觉罗皇室的需要,也实现了娘家叶赫那拉氏继续掌权的需要,但对于国家来说,则意味着连续三个幼年天子继位 , 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对于处在风雨飘摇和多事之秋大清来说,绝对不是个福气 。当时的清朝 , 有一个年富力强经验丰富长君在亲自执政,则会省去很多麻烦 ,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