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国力逐渐提升,经济上也不断增强,使得郑国能够“小霸”于各个诸侯国 。《辞通》中更是把郑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 可以说郑庄公的确是将当时的郑国拉入一线强国,但郑庄公去世后郑国迎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内乱,这直接导致郑国快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 。步入战国,郑国基本上属于苟延残喘之势,其实春秋时期君权旁落好像成了一种定律,那有没有诸侯能够避免旁落的事情发生呢 。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文章插图
在西周灭亡之后的动荡岁月里 , 郑武公审时度势 , 及时投靠了周平王 , 因此当上了王室执政卿 。郑武公去世后,他的嫡长子郑庄公接任国君,继续把持着王室执政卿之位 。
郑庄公刚继位时,不过才十三岁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明争暗斗之后,郑庄公终于彻底击垮了母亲和弟弟姬段组成,彻底控制了郑国国政 。从此后,郑庄公迈入了他人生最为辉煌的阶段:不但在十二年内击垮了以卫、宋两国为核心的反郑联盟,更是在公元前707年打败了周桓王率领的王室联军,让天下人都为之侧目!
无论郑庄公再怎么强势 , 他都始终敌不过“岁月神偷”:公元前701年夏 , “小霸”郑庄公终因年长而不幸去世 。之后,他的长子公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 。
可还没等郑昭公正坐稳君位,意外就突然发生了 。
宋人把郑国执政卿祭仲诱骗到宋国,然后胁迫他改立郑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突为君 。为逃过一死 , 祭仲不得不同意合作 。回国后,祭仲立刻赶跑了郑昭公,并改立公子突为国君,是为郑厉公 。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此后,祭仲仗着拥立之功,凡事独断专行,根本不与郑厉公商议 。因为祭仲太过擅权,郑厉公忌恨不已,就想要除掉他 。可惜郑厉公行事不够周密 , 将此事交给了祭仲女婿雍纠 。雍纠一回到家,就泄露给了老婆雍姬;雍姬也不糊涂 , 立刻回家告诉了父母 。最终 , 祭仲反客为主 , 杀死了雍纠,反倒将郑厉公逼出了郑国 。
一逼走郑厉公后 , 祭仲马上就接回了郑昭公,再奉立他为国君 。可没两年,高渠弥却杀死了郑昭公、改立公子亹(wěi)为国君;一年后,齐襄公又替郑昭公复仇,杀死了公子亹和高渠弥 。在庆幸自己聪明地躲过一劫之余,祭仲又默默地拥立郑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仪为国君 。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文章插图
郑庄公去世之后,他的四个儿子就这样内斗不休,长达二十二年 。而郑庄公生前深为倚重的祭仲,则成为一代权臣 , 不断游走在郑庄公四个儿子之间,完全控制了郑国国政 。直到公元前680年,在祭仲去世两年后,郑厉公才回到国内夺取了政权 , 重新控制了国政 。
可是,失去了二十二年发展机遇的东周“小霸”,却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了 。
公元前621年 , 因为父亲晋文公生前任命的卿士大多离世,晋襄公被迫对卿士阶层进行一轮大补血 。晋文公时代,晋国共有十卿;此次调整,晋襄公计划减少到六位 。文公时代遗留的两位卿士箕郑、先都,自然占据了两个名额;此外,还活着的“三行”将领荀林父和先蔑又占据了另两个卿士名额;因此,接下来晋襄公还需要提拔两人成为卿士 。
最初,晋襄公是要提拔士縠和梁益耳二人来掌管中军 。可功臣先轸之孙先克却上前进谏道:“狐偃、赵衰二人的功劳,不可废弃啊!”为此 , 晋襄公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将狐射姑提拔成中军主将,赵盾为中军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