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晋国是如何占据上风的?并非靠硬实力而是拼软实力取胜( 二 )


综合以上,晋国阵营的四国,总兵力最多也不过两千八百乘,也就是三万六千四百人左右 。
楚国国力,肯定强过晋国太多 。早在齐桓公时期,就曾率四千多乘中原诸侯大军前去攻打楚国,却仍然不敢与楚正面决战 。楚国之强,由此可见!也难怪楚令尹子玉会如此小看晋文公,胆敢违抗楚成王之命去找晋人决战了 。
可偏偏在战前,楚军内部出现了矛盾 。
楚成王得知晋、齐、秦、宋四国结成同盟后,马上命令全体撤军 。可令尹子玉却顽固地不肯撤军,楚成王一怒,就故意少给他兵马 。因此,跟随子玉的楚人亲军就只有西广(guàng)、东宫以及若敖氏的六卒兵马 。
所谓西广,是楚王东西二广的亲兵卫队之一,一广兵力为三十乘(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二年》注) 。东宫,是楚国太子直辖部队 。楚王直辖的东西二广仅有六十乘,那么东宫之兵应该减半,是三十乘 。若敖氏六卒兵马,是子玉家族的军队,一卒为三十乘 , 六卒即一百八十乘 。此外,城濮之战中楚人军队还包含申、息之师,应是子玉所直辖围攻宋国的军队 。被楚人所灭的申、息二国与陈、蔡等国相当,这两地兵力合计大致是八百乘的兵力 。因此 , 参与城濮之战的楚人兵力合计大致在千乘上下 。
楚人盟军中,陈、蔡二军为楚军右翼,大致在六、七百乘;郑、许二国为楚国左军 , 合计也在八百乘左右 。整个楚军阵营,总兵力也就二千四、五百乘 。对比晋国阵营,已经处在下风 。
单就硬实力而言,仅能出兵七百乘的晋国当然远远弱于楚国 。但通过合纵连横,晋文公成功联合起齐、秦、宋等等强国 , 终于在城濮这一点上形成了对楚军的局部优势,取得了这场争霸战争的大胜!在整体上,城濮之战仍是一场晋人以弱胜强的大决战 。

晋楚争霸晋国是如何占据上风的?并非靠硬实力而是拼软实力取胜

文章插图
城濮之战楚人实力占优,却最终落败,让楚成王失去了唾手可得的霸主之位 。但这一遗憾,终于在邲之战中得到了弥补 。
公元前597年邲之战时,晋人同样是三军毕出 。此时距城濮之战已过去三十六年,这期间晋国军制已改革了多次 。那么晋国三军规模是否有变化?
公元前589年,在鲁、卫、曹三国请求之下 , 晋景公终于满足了郤克伐齐之愿 。一开始,晋景公只同意出兵七百乘,这时郤克回道:“这是城濮之战的建制;那时先君英明、众多老臣严正,才能获得大胜 。比起先人,我郤克供他们役使都不配,因此请求出兵八百乘!”以此而言 , 鞍之战前,晋国军队都保持了相同的建制:中军三百乘,其它各军为二百乘;直到鞍之战后 , 才改成了中军三百乘,其它各军二百五十乘 。
邲之战发生在鞍之战前 , 因而这时晋军建制与城濮之战一样,保持三军七百乘的规模 。
自从参与争霸以来,楚庄王前后七次派军讨伐郑国 , 大大消耗了郑国实力 。公元前597年春,楚庄王再次围攻郑国,长达三月 , 最终攻克郑国都城,迫使郑人投降 。
虽然在持续多年战争消耗之下,郑国实力已经无法与春秋早期相比,但要想攻克郑国这样的强国 , 楚人出兵少于千乘兵力依然无法获胜 。但在楚庄王执政之初,楚国西南百濮、山戎、庸国曾大规模叛乱,这使得他北出中原争霸时也不敢带再多的兵马外出 。因此 , 讨伐郑国时,楚庄王率领的兵力大致在千乘 。
此外,这次伐郑,楚国还征召了唐国 。唐国实力如何,史料记载不多 。可在邲之战中,唐国作为楚军左翼,单独来对抗晋国上军 。以此而言 , 唐国军队应有二百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