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兴之战孙吴以弱胜强,诸葛恪一战成名( 二 )


《三国志.诸葛恪传》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於堤上,分兵攻两城 。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
当时魏军是三路南下,但是主要攻打诸葛恪所建的左右两城的是胡遵,可以说当时的战场是最不利于曹军的,背后是巢湖,前面是山,城池就建在山上,魏军最具优势的骑兵部队难以发挥作用,山地作战又不是魏军所长 。
这就必须说诸葛恪耍的小心机得手,引诱曹魏主动出击,还在这么不适合魏军作战的地区交战,水道纵横之地到是吴军所长,魏军一开始就吃亏了 。
在得知魏军南下之时,诸葛恪就帅4万余人驰援战场东兴堤了,关于诸葛恪所率的将士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其中大部分是诸葛恪收编的丹杨兵 。
《三国志.诸葛恪传》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 , 虽前发兵 , 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馀深远 , 莫能禽尽,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山出铜铁 , 自铸甲兵 。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 。
个人觉得虽然不一定完全是丹杨兵,但是绝对有丹杨兵的存在,毕竟东兴战场上最适合善于山地作战的部队,那么丹杨兵就再适合不过了,而且诸葛恪收编了丹杨兵后,不可能一次不用,东兴战场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

三国东兴之战孙吴以弱胜强,诸葛恪一战成名

文章插图
在这次东兴之战中,诸葛恪的战术还是很高明的,大致是派遣精锐的先头部队 , 奇袭围城的魏军 , 制造混乱后,第二波攻势紧接跟上,同时派遣偏师,破坏魏军的浮桥,结果就是让围城的魏军被吴军分割包围 , 各自为战 , 发生大溃败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阶段,一个是丁奉雪中奋短兵 , 一个是朱异摧毁魏军的生命线,浮桥 , 魏军在前后夹击中大败 。不过在各方记载中 , 到底是谁“雪中奋短兵” , 可能略有不同 。
《三国志.诸葛恪传》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 。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 。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 。
《三国志.丁奉传》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时北风 , 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 。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 。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 。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 。会据等至,魏军遂溃 。
《建康实录.废帝卷》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等为前部 , 恪自继之 。时天寒,雪,魏军会饮,见赞等兵少,犹不持戈戟,但兜鍪刀盾 , 裸身缘堤,大笑,不即严兵 。
各方记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吴军突袭魏军的先锋部队 , 不仅仅是丁奉所部,留赞也在其中,所以说个人觉得,当时的情况应该是,丁奉和留赞一起突袭魏军,而赤膊上阵的提议应该是丁奉提出的,留赞也听从了丁奉的建议,两人一起率部和魏军近距离肉搏交战,个人觉得不能把功劳都放在丁奉头上,人家留赞也是出过力的,就是名气比不上丁奉罢了 。
当时丁奉和留赞所部大概是3000人,这可能引起了魏军的轻视,加上丁奉是东吴少有的百战老将了,这样的将领往往能够抓住一瞬的战绩 , 也就是战场上敏锐的嗅觉,所以说他选择的战机肯定是相对合适的时机,加上自己裸衣而战,打仗打的就是一股士气,丁奉身后的年轻将士,看到老将军赤膊上阵 , 军人的气势一下子就涌上来了,而这恰恰是这股突袭部队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