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广泛的社会基?。?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的基础上,还出现了一大批世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其中名头比较响亮的就有徽州海商、漳泉海商、潮惠海商、宁绍海商等等 。
自明初实行“海禁”政策以来,以他们唯主体的民间海外贸易商人,就一再试图去突破这一禁令,从事走私活动 。在洪武至永乐年间 , 大量违禁下海的闽广海商,“或避罪遣,或苦饥寒,流落诸番与之杂处”,对此,明初的官军,“既不能怜情招抚”反而“更加迫害”,使得不少中国商人在海外建立据点 , “恃其险远,以拒天威” 。(据《明太宗实录》)
另有自十四世纪以来,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帝国(即今日的马来西亚)日趋衰弱,爪哇岛上 的满者伯夷帝国逐渐兴起,为中国海商在海外建立贸易据点创造了极好的时机,到十四世纪后半期的时候,三佛齐旧港已经渐被中国海商所据,并控制力马来海峡 。(据《明史》)
文章插图
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不止世代生活在海边的海民、大商巨贾 , 就连一部分沿海的军政官员,也直接或间接地加入到走私贸易中来 。他们利用其手中所掌握的权力,或供应货物 , 或接济航海所需器具 和食物,或为之庇护,相依谋利 。
随着走私贸易的发展, 沿海民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民间把 走私看做是正大光明的事情, 走私海商在官府看来是犯人, 但在民间却 被视为英雄 。如在漳州, “至一村, 约有万家, 寇回家, 皆云: ' 作客 回 ', 邻居皆来相贺, 又聚数千 。”民间观念上的变化赋予了走私贸易道 德上的合法性, 使参与人的行为得到社会舆论上的支持 。这在封建纲常 礼教严格控制人们思想的明朝, 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突破 。
五、朝廷通过“朝贡制度”垄断的海外贸易,形成的高额利润空间 , 成为民间海外走私贸易滋长的温床 。
在大明王朝建立伊始,为了满足政治上的需要,朱元璋一手发出“禁海令”,又对朝廷的朝贡制度大力推广 。朝贡制度中其实又包含了海外贸易的属性 。故而专家们多称其为朝贡贸易 。
明朝设有市舶司,专门掌管其贸易 。
在外国使团来华“朝贡”的时候,一般又会有大批的商人随行,所携带除贡品外,亦有大量的其他货物 。在贡品进贡朝廷以后,剩余的其他物品首先由官府选购其中的大宗商品,如香料等,其次剩余的则在朝廷的控制下进行“互市” 。
其实流入到“互市”环节的商品 , 不止是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是极为贫乏的 。而被官府大批量选购的大宗商品,在获取暴利高价卖给商人后,再经由商人之手转卖到民间的时候 , 其价格的高昂,已经超出了大部分普通市民的购买能力了 。
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必将诱使大批的商人铤而走险,积极投入到走私贸易中来 。似乎这也正是走私贸易屡禁不止,最终迫使隆庆开海的最大的源动力 。
结语
有关“明代私人海外走私贸易的兴起”,是一个颇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就是我们当今社会里的行行业业,也无不有其自身发展的趋势,而非几个所谓的“大佬”可以掌控的 。
- 若是当年李自成没有起义,明朝能够低档的住满军的进攻吗?
- 明朝选驸马有哪些要求?过程严格结果却不靠谱
- 崇祯皇帝南迁能否拯救明朝?只怕崇祯晚年失了民心
- 蓝玉和傅友德谁更加厉害一些?
- 耿炳文作为明朝开国功臣,他是如何在朱元璋面前自保的?
-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供奉一位明朝太后?
- 明朝官员想要成为首辅有多难?
- 万历皇帝不上朝事出有因,却让明朝迅速走向衰落
- 东林六君子的结局是怎样的?明朝诏狱之刑是怎样的?
- 明朝为什么总是出现国库亏缺?三大利益集团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