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可以说是秦国非常棘手的一个对手,尤其是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战役,而且赵国很难打,即便是经历了长平之战那样的重创 , 后面还能继续和秦国对抗 。不过 , 面对这样的对手,灭赵之战却只用了30万 , 但是面对另一个打过,楚国,王翦却坚持要带60万人,难道楚国比赵国厉害这么多吗?
文章插图
秦朝灭楚的战争,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李信和王翦的兵力之争 , 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都很熟悉:悍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 , 大败而归;而后秦王请出老将王翦 , 给了王翦60万大军,才终于踏平楚国 。
那么,为什么王翦坚持灭楚之战必须要60万大军呢?想要了解其中缘由,还是需得比较一下李信与王翦二人攻楚的过程 。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大概情况 。
战国末期,天下大势已经明显往西倾斜 。起先称霸的山东齐国,已经在与燕国的争斗中元气大伤;而在马陵之战后,中原霸主魏国也从一流强国沦为了二流;即便是历经胡服骑射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中实力大减 。秦国东扫六国的势头,看似已经无可阻挡 。
然而,摆在秦军面前的敌人,还有一个南方的楚国 。
楚国的领地从黄河直到长江,广阔无垠 。即便历经秦楚数场大战,楚国的实力已经江河日下 , 但受惠于其广大的疆域,它的体量还是足以拖垮来犯之敌 。就算秦军在兵锋上已能势如破竹,真正要和楚国打一场灭国之战,还是需要做好最大的投入 。
不过,当秦王问及文武众臣如何灭楚时,年轻有为的秦将李信显然还是还是低估了看似颓靡的楚国,自称只需二十万人即可灭楚 。只有老将王翦尚且看得清当时的形势,因而坚持要求动用六十万人马 。
文章插图
出于对当时秦国综合实力的考量 , 以及对王翦年龄的质疑 , 秦王认为老将王翦已经开始变得“迂腐”和“胆怯”,非常不满 。因此,当秦国真正开启灭楚之战时,年轻的李信和悍将蒙武自然成为了嬴政的不二首选 。
其实,早在灭楚之战前,李信已经在灭赵伐燕的战争中显露出十足的军事才能 。但纵观灭楚之战前的几场战争 , 李信均没有统筹整场战争的经验:灭赵之战时,秦军主力的统帅权还是集中在老将王翦的手中,李信只不过率领一部与王翦完成对赵国的合围;而在伐燕之时,李信也不过率先遣部队突入燕地,有先锋之功 。
因而,当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攻入楚地之时,其本身的骁勇加上秦军的战斗力自然是势如破竹 。但是,当我们认清李信的进军方式时,却不难发现他犯了兵家大忌——后方不稳:
一开始,秦军自颍川郡出发,向南进攻平舆(今河南境内)和寝丘(今安徽省西北),都大获全胜,可见如在正面冲突,楚军并无多大胜算 。可当李信拿下鄢郢(今湖北襄阳),准备和蒙武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之时 , 昌平君却突然在郢地发动变乱,切断了李信的后路 。与此同时,楚将项燕的军队也尾随在了李信大军的身后,最终乘着李信不备,突然杀得秦军不知所措,大败而归 。
究其缘由,正是因为李信的贸然轻进,疏忽了后方的防备,才输得如此之惨 。
文章插图
遭此大败,嬴政只好亲自来到王翦的故乡找他 , 请他率军攻楚 。但当着秦王的面,王翦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六十万军队 , 只能多不能少 。
- 飞将军李广为何一生都没能封侯?其实只差一点点运气
- 刘肥为何能逃过吕后的毒手?只因他做了这样一件事
- 白羊座女与双鱼座男 白羊座女与双鱼座男配吗
- 雍正即位后如何对待他的兄弟?只有皇十二子允祹活到了77岁
- 宋孝宗赵昚为何被认为是南宋最厉害的皇帝?
- 李斯为何甘愿给赵高打下手?最后还惨死赵高之手
- 崇祯皇帝南迁能否拯救明朝?只怕崇祯晚年失了民心
- 萧皇后身高只有一米五,为什么隋炀帝那么宠爱她?
- 赵匡胤夺下柴家天下后是如何对待柴家的?
- 赵匡胤计划先南后北,为什么没有统一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