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东吴和蜀汉原本一直是结盟关系 , 直到孙权私下联手曹操夺取荆州击杀关羽 , 盟友关系也随之破灭 。不过孙权为什么突然把矛头指向了荆州关羽呢?实际上在逍遥津之战后 , 孙权便更改了对外策略 。张辽仅以八百将士,两次大破吴军取得胜利,化解了合肥之围 , 也让张辽名震天下 。但对于孙权来说,想要继续把曹操当成主要对手似乎过于吃力 , 而且如果不能控制荆州,刘备也会有超越自己的可能 。

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文章插图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15年) , 孙权亲自率领10万大军北上攻打曹魏政权在长江北岸的军事重镇合肥,这是三国时期东吴对曹魏发动的最大规模,兵力最多的一次主动攻击,结果在合肥城外逍遥津被曹军大将张辽7千人马对阵,惨败而回,主帅孙权也差点儿当了俘虏 。
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文章插图
逍遥津惨败,徐州方向不宜进攻
此次战役的惨败,尤其是东吴倾尽全国之兵,却不敌曹军数千骑兵的惨痛教训 , 让东吴对自己今后的战略进行了彻底反思 。逍遥津之战前,东吴的战略重点放在了淮扬、徐州方向,也就是曹操地盘的东南区域 。其中淮扬区域无险可守,其中少有的几座大城间河汊纵横,极易被分割包围 。
徐州地处苏北平原,地形一马平川,正是北方骑兵用武之地,东吴一向以水军作战见长,骑兵对决则屡遭败绩 。更重要的是,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面的青州驻扎着战力强悍的臧霸军团,南面的许都更是曹魏政权所在地,即使东吴侥幸拿下徐州也难以久守 。
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文章插图
吕蒙献策 , 转攻长江中游
针对这一形势,东吴大将吕蒙明确提出:“今操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 。徐土守兵 , 闻不足言,往自可克 。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 。至尊(指孙权)今日得徐州 , 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 。不如取羽,全据长江 , 形势益张 。”
也就是说,与其把兵力浪费在与曹军骑兵野战上,不如发挥东吴军队水战特长 , 将战场转向长江江面,占领长江中游的荆州地区 。那里的千里膏腴之地丝毫不比徐州差,而且用东吴都督鲁肃的话说:“夫荆楚与国邻接 , 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
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文章插图
荆州对东吴巩固意义重大
当时的荆州对魏蜀吴三国都有重要意义 。蜀占荆州 , 就可借助“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地利 , 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动地位 。还可以同时从襄樊、汉中两个方向夹击中原,实现“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的目标 。魏占荆州,那长江天险就与蜀、吴两家共有,随时可以顺江上下 , 北上西川、南并江东,最终一统天下 。
但荆州对东吴的意义则更加重要,它地处长江中上游,东面就是出川的咽喉水道——三峡 , 那里也是围堵西川的天险屏障 。从荆州向东直至大海,长江绵延万里,是南北双方的天然地理分界线,也是南方政权最可依赖的宽阔防线 。占据荆州,西面可以利用三峡天险 , 让蜀汉势力止步于川东;北面可以借助水军之利,与曹魏政权划江而治,从而确保江东政权的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