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盗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起蒲松龄创作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可能在大部分朋友印象中就是一部讲述鬼故事的书籍 。实际上《聊斋志异》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神鬼小说,蒲松龄创作的出发点是要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腐朽 。《聊斋志异》中大部分的故事都在讲述爱情,其实是为了告诉世人要勇敢追求爱情,而不是被封建礼教束缚手脚 。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其中一篇名叫《盗户》的故事,盗户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

蒲松龄盗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插图
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古代短篇小说集 , 在这本不朽之作中,讲述了很多离奇的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大多都涉及鬼怪狐仙,但细品之下,何尝不是作者对于当时时代的讽刺和对世人的劝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其中看似很荒唐的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初读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用笔辛辣 。
【蒲松龄盗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聊斋志异》的第八卷,记载了一个《盗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又分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在顺治年间的山东滕县、峄县地区,十户人家有七八户为盗,官府也不敢来抓捕他们 , 后来受到了朝廷的招抚 , 但是为了区别普通百姓,地方官称他们为“盗户”,凡是这些盗户与普通百姓有什么纠纷,官府往往会偏袒这些盗户,恐怕他们再次反叛,后来打官司的人,往往冒用盗户的名义,而对方则往往指出他们都假的,这样每次打官司,真真假假,曲曲折折,很难分辨,又不得不去查他们的户籍 。
蒲松龄盗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插图
当时做官人的家里 , 很多都有狐,有一个县宰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 。县宰就请了道士来家里捉狐狸 。这位道士法术高强,手到擒来,一道符贴下去,就将狐捉到了瓶之中,正在准备将这只狐狸投到火中去的时候,只听这只狐狸在瓶子里高喊:“我是盗户!”
狐化身为人,本就是荒诞不经的故事 , 在《盗户》这个小故事中,连颇有一些神通的狐仙,都要冒充盗户,来请求县宰的偏袒了 。可见当时的官员,是多么的不公正 。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又是什么样的不公平 。
《盗户》中还有一个与此相似的小故事,章丘的漕运粮税徭役,以及征收的火耗银子,普通百姓的往往是缙绅大族或者读书人家的数倍,老百姓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将自己家里的田地 , 挂靠在缙绅大族或者读书人家里 。
后来有一个姓钟的县官,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上书请求革除这个弊端,得到了上级的许可 。最开始,县官让大家自觉来恢复那些挂靠在缙绅大族家的田地 。后来有一些无赖刁民 , 靠此来要挟士人 , 把几十年前卖给士人的土地,也说成是后来挂靠的,来找县官告状 。县官也皆是袒护这些无赖,责令缙绅或者士人,将那些土地还给这些无赖 。
蒲松龄盗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插图
有一个姓李的秀才 , 也被一个无赖告了,两个人一起到了县衙打官司 。这个无赖叫姓李的“秀才”,姓李的厉声争辩,说自己不是秀才 , 吵闹不已 。县令没有办法,就问手下的人,众人都说姓李的是个真秀才 。县令就问:“你既然是个真秀才,为什么不承认?”姓李的道:“秀才先束之高阁 , 等争地后,再做秀才也不晚!”
有人就根据这件事,编了一个匿名状:“原告人原壤,告状是为了被人吞占田产的事 。因为我年老不能当差 , 就将五十亩田地,在鲁隐公元年,挂靠在恶士人颜回的名下 。现在功令森严,理该自首,但是这个恶人颜回却久久不肯归还我 , 霸占为己有,我前去说理,反而被他的老师孔子,带了恶徒七十二人,棍棒交加,打伤我的腿,又将我锁在陋巷中 , 天天只给我箪食瓢饮,我快饿死了,乞求大人严惩,将我的田地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