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悲秋的意思是指多愁善感,会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悲伤的情绪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人钱谦益的《李义山诗笺注》,实际上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具有“伤春悲秋”的情节,可能钱谦益也是受其影响的诗人之一 。毕竟人类是具有丰富感情的生物,也容易触景生情 , 有的对象是大自然 , 有的对象是亲情、爱情等 。能让他人产生共鸣的情感,都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伤春悲秋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呢?
文章插图
我们天天读那些文学作品,大都能感觉到其中的情感基调,多数都是悲凉的 , 都是婉约的 。尤其是对于诗词的表达,几乎都能够有多愁善感这四个字来形容 。
确实,在古典诗词当中 。我们品味的最多的诗词,都带有淡淡的哀愁 。或为表达离愁别恨,或为表达相思之苦,或为表达伤春悲秋,或为表达对故乡最真切的思念,或为表达怀才不遇的苦涩,又或为表达生离死别的伤悲 。
这些概括了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当中最常见的内容形式 。而其中所表露的情感大多数都是悲伤的 。而这种悲伤通常和外在的季节变换、天气发生关联 , 最常见的莫过于伤春悲秋 。古人为什么会伤春悲秋呢?在这样一首诗词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最为贴切的答案 。
文章插图
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亸 。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 。
劝君莫厌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卧 。君看今日树头花 , 不是去年枝上朵 。
这首词就是王国维《玉楼春·今年花事垂垂过》,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最后两句14个字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大家看今天在枝头上的花朵早已经不是去年的那一朵儿了 。
这一句非常简单,但包含了诗人心中惆怅的愁绪 。在14个字当中 , 我们看到的是词人的伤悲,我们看到的是花朵的凋落,我们看到的是时光流逝,我们看到的是“盛年不重来 ,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诗句) 。
文章插图
这是王国维追忆少年时光,感慨时光流逝所写出的一首诗词 , 伤春是这首诗词最明显的特点和内容特征 。诗词一开始就把落花引入到内容之中,“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亸” , 暮春时节,今年盛花期已经慢慢的就要过去了,等到明年的时候这些花朵依然会开放 , 应该会更加的好看,姹紫嫣红 。
从这样一个论断开始,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来后面的感慨 。“看花终古少年多 , 只恐少年非属我”,从现实当中看到的花朵凋落,时光流逝 , 转而引申到自己的身身上:前来看花的终究都是少年人,但是很遗憾,少年时光过得太快了 。等到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 , 少年时光他已经远去而不再重来 。
文章插图
【古人作诗为何喜欢伤春悲秋?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表达】诗词到这里,伤春的情绪已经笼罩,诗词的主题也已经显现 。下片一开始就是消解这种苦闷的办法 , 和古人并无二致 。“劝君莫厌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卧”,告诫大家不要讨厌酒杯容量之大,如果醉了就不如在花阴下休息 。醉卧花丛中,那是多么美丽的场景啊 , 也可以让自己免受看到这些落花之后所涌出来的伤悲 。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让我们想起哲学家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其中还有不少的哲理韵味 。也正是因为今年树上的那朵花,不是去年树上的那一朵,所以还不如饮酒及时行乐,哪怕是醉倒在花丛之中,又能如何?
- 孙权比曹操、刘备多活那么久,为何还是没有统一三国?
- 文玩界的"碧玺"为何珍贵?
- 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为何还要大开杀戒
- 白虎为何会成为土家族祖先唯一的图腾?土家族的白虎象征着什么?
- 明成祖为何派宦官下西洋
- 樊城之战蜀汉损失惨重,刘备为何还要杀养子刘封
- 隋唐是一家 为何李渊还要造反
- 为何感觉马超去了蜀国后也不高兴
- 中国人为何自称华夏人?
- 康熙大力发展农业 为何康乾盛世还是出现了粮仓亏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