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即是节日又是节气?这背后有什么来历?( 二 )


清明节是融合上巳、寒食两节发展而来的 。上巳节是在水边举行的祓禊仪式,其目的也是希望灾祸或者不祥的事物被带走 , 让人们远离厄运 。
总之 , 清明节的深层含义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在清明节的节俗活动中 , 人们祈求丰收,希望身体健康与婚姻美满 , 子嗣绵延 。

清明节为什么即是节日又是节气?这背后有什么来历?

文章插图
三、就清明节而言 , 感念先祖之恩应是它要突出的主题,清明节文化的精义在于感恩
而这种思想在清明节节俗活动的外在表现,就是清明祭祖 。清明节祭拜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先人和父母 。因为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有功之人是自己的父母和先人 。而对于先人和父母的恩德 , 子女要用“孝”来表达 。这种“孝”体现在儒家思想中 , 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清明祭祖扫墓就是“祭之以礼”,人们在清明节在祠堂、坟墓祭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清明节要祭祀自己的父母,还要祭祀列祖列宗,这体现了对血缘先人的感恩之情 。
在节日期间人们除了要对自己的祖先进行拜祭之外 , 还要对那些有功于国家之人进行祭祀,这些祭祀行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国家有功之人的感恩,如清明节期间的黄帝祭陵 。三月三在河南新郑举行的朝拜轩辕黄帝活动 ,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的人文始祖,对轩辕黄帝的的祭拜,便是对先人的感恩 。“感恩文化是遗产传承的核心 , 也是文化传承的前提、保障” 。
人们在清明节期间不仅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 还要祭拜大自然 。因为在先民的意识中,人类的一切生活用品都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给予了人类所需的一切 。因此 , 人类应对大自然心存感念 。而在先民们看来,大自然中水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这一观念体现到清明节中就是上巳节的水中沐浴 。先民们认为水不仅可以祔除不祥,还可以孕育新生命 , 上巳节的水中沐浴和临水流觞,就是先民们对自然的一种亲近,通过与水的亲密接触 , 来表达对水的感恩和敬意 。
清明节为什么即是节日又是节气?这背后有什么来历?

文章插图
四、清明节,是从一个节气发展而来,人们遵循着这一自然规律,来安排生产和生活
清明时节正是春耕、采茶、养蚕的大好时令 。此时的农家要祭蚕神,吃时令食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节日食品——子推燕、清明狗 。“子推燕”——用面和着枣泥,做成燕子的形状,制作程序和蒸馒头一样,蒸熟之后用柳枝串起来,插在门上,以此来纪念介之推 。
“清明狗”,采一些嫩莲,再拌上糯米粉,就制成了 。因此,杭州民间流传着“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的民谚 。
清明时节,天气回暖,万物萌芽,人们在清明节游春踏青可谓是顺应天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清明节的插柳、戴柳习俗也是顺时精神的最好体现 。插柳,即折取柳枝插于门户、房檐等处,某些地区还要在坟山或农田的田梗旁插柳 。无锡一带有谚语云:“清明插绿柳 , 稻麦长过头 。”由于柳树本身拥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生殖力,人们插柳戴柳的目的就是希望将柳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移植到自己的身上 。
还有民谚说到“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这种说法将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人们对生命延续的渴望联系起来,反映了古时人们希望能够避灾免祸的美好期望 。清明节期间到处生机勃勃,人们外出踏青,亲近自然 , 以此来驱散一冬的寒气和抑郁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