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下如雨什么意思?

在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 , 只有孙坚是数次与董卓部队正面交锋,还获得过大胜的军队 。其他群雄根本就不愿消耗自己太多兵力,为他人做嫁衣 。此后联军各怀鬼胎,统一对抗董卓的目标逐渐走偏,此时哪怕孙坚在勇猛光靠他一人也无济于事,最后讨伐董卓的联盟彻底分裂,大战匆匆宣告结束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矢下如雨”,就和当时孙坚指挥的一场战役有关 , 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 发生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孙坚、李肃、华雄和祖茂 。原文如下:
孙坚披烂银铠 , 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 。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 。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 , 死于马下 。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 。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是夜月白风清 。到坚寨时 , 已是半夜,鼓噪直进 。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 。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 。坚军乱窜 。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 。背后华雄追来 。坚取箭,连放两箭 , 皆被华雄躲过 。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 , 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 。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 。可脱帻与某戴之 。”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 。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 。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 。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 , 四面围定,不敢近前 。用箭射之,方知是计 , 遂向前取了赤帻 。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长沙太守孙坚主动请缨,成为大军先锋 , 率部杀向汜水关 。守将华雄派副将胡轸出阵迎战,被程普刺死,华雄被迫坚守不出 。袁术担心孙坚夺得头功,故意切断了孙坚的粮草供应,孙坚手下将士军心躁动 。华雄接受李肃的建议,深夜发动突袭,令孙坚措手不及,仓皇而逃 。华雄在后紧追不舍 , 孙坚部将祖茂与孙坚交换了赤帻,让孙坚借机逃脱,但自己却被华雄斩杀 。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孙坚攻打汜水关时守军的防御措施,叫做“矢石如雨”,现叫“矢下如雨”,意为箭像雨点一样落下,比喻防御非常顽强 。
与真实的历史记载相比,小说中的这段故事可谓半真半假 。首先,孙坚参加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是历史的真实 。《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载:“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 。遂治兵于鲁阳城,当进军讨卓 。”小说中描述的孙坚与华雄的较量也是真的 , 不过地点却并不是在汜水关,而是在梁东地区 。《资治通鉴》载:“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 , 以吕布为骑督 。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孙坚部将祖茂,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 在孙坚危难之际救过孙坚的命 。《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载:“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 。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 。茂困迫,下马 , 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 。卓骑望见,围绕数重 , 定近觉是柱,乃去 。”从这段记载来看,孙坚当时面对的对手是徐荣而非华雄,而祖茂在被董卓追杀时,急中生智,将头巾放在坟冢的柱子上,徐荣手下的士兵始终未能发现祖茂的藏身之处 。因此,祖茂并非如小说所言被杀,而是机智逃脱 。不过,这位江东集团的元老却从此无影无踪,也不知道他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