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无谋什么意思?

马超虽有起兵抗曹的举动,但无奈势单力薄,而且还中了曹操的离间计,让他和韩遂被曹操逐一击败 。最后走投无路的马超只能选择加入刘备,虽然马超和刘备的志向并不相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这便足够了 。其实在关中之战后,马超虽然输了,但始终没有放弃能够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有勇无谋”,便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

有勇无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发生在马超攻占冀城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韦康、马超和杨阜 。原文如下:
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 。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 , 不留一人 。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 。”复用杨阜为参军 。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杨阜入姜叙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 , 愧无面目见姑 。马超叛君 , 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 。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言罢,泪流出血 。
有勇无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 。”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阜曰:“吾从贼者 , 欲留残生 , 与主报冤也 。”叙曰:“马超英勇,急难图之 。”阜曰:“有勇无谋,易图也 。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 。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 。”叙母曰:“汝不早图,更待何时 , 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 。勿以我为念 。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中之战胜利后,曹操主力撤回中原,此举给了马超死灰复燃的机会 。马超举兵围困困冀城,杀死了已经开城投降的刺史韦康 , 激起凉州参军杨阜的愤怒 。杨阜与抚彝将军姜叙见面,希望姜叙能与自己一起起兵对抗马超 。对于杨阜的建议,姜叙的母亲深表赞同 。
有勇无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有勇无谋什么意思?】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杨阜口中的“有勇无谋” ,  意为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 , 不讲策略,只会鲁莽的去做事,从不会投机取巧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中的“ 吕布受恩而反图之 , 斯须之间,头县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
马超的勇猛及关中铁骑的彪悍,天下闻名 , 但为何马超会被赶出关中呢?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曹操在关中之战中重创马超的缘故,其实原因却并非如此 。小说中讲述的这个成语故事并非小说家的虚构,而是忠实地按照历史记载进行描述,仅仅在一些细节方面做了删节而已 。
有勇无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按照《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关中之战结束后,曹军主力撤回中原,仅留下夏侯渊镇守长安 , 此举令参军杨阜非常担忧 。杨阜对曹操表示:“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后来的发展也正如杨阜所预料的那样,由于曹军主力离开关中,马超势力得以死灰复燃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马超便占领了关中多地,声势浩大,大有一统关中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