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

说到这个南宋北伐的事情也还是有不少的故事,南宋北伐前后一共四次,但是大家也知道的,前后四次好像也都失败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看看他们失败在什么地方了 。
南宋北伐其实一共是四次 。

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

文章插图
【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第一次是绍兴四年至十年(1134-1140年)的“岳飞北伐”;第二次是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年)隆兴北伐;第三次是开禧二年(1206年)的开禧北伐;第四次是宋理宗端平元年的“端平入洛” 。
第一次又可细分四小次,这次北伐其实并非岳飞主持 。以第四小次北伐为例 , 战线西起川陕,东至大海,绵亘几千里,西路为吴璘、郭浩、杨政等,东路为官阶资历都在他之上的韩世忠,中路除了岳飞,还有张俊(曾是岳飞上级)和刘锜,后来又来了杨沂中(统帅高宗亲兵,高宗最亲信武将),这些人当然无一是岳飞所能节制的,不仅如此,中路军因将帅密集还设有文职帅臣协调(李若虚),所以“岳飞北伐”其实是“高宗北伐” 。
这时朝野君臣民众北伐意志较统一:北方流民、逃亡人士固不待言,南方因刚刚被金兵“搜山检海”洗劫,深知倘若任由金、伪齐饮马长江 , 自己迟早成为刀下鬼 , 朝臣中除秦桧及其死党乘隙上个“兵微将少 , 民困国乏”(罗汝楫奏)的本阻挠一下,对北伐阻力很小 。更重要的是高宗本人一度有较强北伐意愿 。
高宗一度热衷北伐,一是希望解除金/伪齐直接威胁,以免再被赶到海船上吃苦,二是不能容忍刘豫这个家奴称孤道寡 , 三是生母韦氏还在北方吃苦,因此前三次北伐期间他对诸将十分宽容,西路吴玠、东路韩世忠之上一直未按“祖宗家法”设置帅臣节制,中路岳飞也百般呵护,张浚和岳飞不合,他调走前者 , 岳飞母亲去世后要守孝三年,他想方设法逼岳飞提前回任,第四小次北伐是“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战,若非高宗想打,岳飞无论如何打不起来,且战时岳飞所在的中路军,张俊、杨沂中都在事实上给岳飞当配角、打下手,若非高宗出面,岳飞这个“青年干部”哪有这么大面子 。
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

文章插图
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有限的:取消伪齐,恢复江淮一线的安全纵深;以战迫和;迎回太后,三条未达成前他比岳飞都积极,一旦达成就相反——继续打下去不但有可能战败,且即便战胜也可能会迎回哥哥宋钦宗 , 因此他迅速从北伐搭台者变成拆台者,纵然其它因素仍然继续支持北伐 , 高宗不同意 , 北伐最终走向也就只能失败了 。
第二次北伐因为刚刚经历了秦桧专权和完颜亮毁盟差点渡过长江灭亡南宋,因此君臣朝野对北伐的认识较充分,支持度也较高 , 甚至可以说气氛比第一次还好(宋孝宗坚决支持北伐,大臣中几乎没有公开反对北伐的 , 民众和士大夫支持度也比较高),但主帅张浚却是个问题人物 , 他在高宗时代多次被委以重任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川陕擅杀大将导致最精锐的陕西兵元气大伤 , 整个关中几乎全部沦陷;在襄阳和岳飞不合;在淮南逼反郦琼,导致几万百战精兵哗变 。
他和一线武将间的关系十分恶劣 , 口碑也比较差,因此无法胜任调和一线将领间分歧、统一指挥的统帅之任,结果最重要的前线大将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彼此拆台,在大好局面下打出个符离之败,这一仗给南宋君臣、尤其士大夫留下严重阴影,此后”持重“替代”恢复“ , 成了”朝论公议“ , 后来再谋北伐就很难做到认识统一,君臣同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