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结束后,原本会是曹魏的一个大好时机,所以曹丕打算起兵伐吴 。但是朝中有不少老臣都反对出兵,这让曹丕感到很没面子,就处死了一人,但那些有声望的老臣还是不敢动 。危于累卵这个成语比较冷门,可能很多小伙伴听都没有听说过,那这次就是一个能学习的绝佳机会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危于累卵的意思 , 还有背后发生的故事,当然就和曹丕起兵有关,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
![危于累卵典故出处介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11403N20-0.jpg)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略》,时间是在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主人公名叫霍性 。原文如下:
王将出征,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谏曰:“……兵书曰‘战,危事也’是以六国力战 , 强秦承弊,豳王不争,周道用兴 。愚谓大王且当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卧,功业可成 。而今创基,便复起兵,兵者凶器 , 必有凶扰,扰则思乱,乱出不意 。臣谓此危,危于累卵……诚愿大王揆古察今 , 深谋远虑,与三事大夫算其长短 。臣沐浴先王之遇,又初改政,复受重任,虽知言触龙鳞 , 阿谀近福,窃感所诵,危而不持 。”奏通,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 。既而悔之,追原不及 。
![危于累卵典故出处介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11403F09-1.jpg)
文章插图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丕即将出征讨伐东吴,度支中郎将霍性上奏劝谏道:“……兵书上说‘战,危事也’ 。因此战国时期六国激烈交战,而使得秦国坐收渔利;豳王不争,使得周朝的道义兴盛 。微臣认为大王应当将重心放在朝中,以柔道自守,不与他国相争 , 抗威如卧虎,功业自然可以成就 。可是现在基业刚刚创立,就要再次起兵 。战争是凶器,一定会有凶扰,凶扰就会出现思乱,祸乱也会意想不到 。微臣称这些为危,就像堆起的鸡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微臣诚恳地希望大王观察古今,深谋远虑,与三公仔细斟酌 。臣受惠于先王(曹操)的恩遇,如今又被大王委以重任 , 虽然深知此言会触怒龙鳞,但又不愿一味地阿谀奉承来博取名利 。”
![危于累卵典故出处介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114032057-2.jpg)
文章插图
曹丕看完这道奏章后 , 勃然大怒,派人将霍性逮捕,最终将其处死 。不过 , 没过多久,曹丕就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霍性口中的“危于累卵”,意为堆起的鸡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比喻极度危险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的“秦王之国 , 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
![危于累卵典故出处介绍](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114032Q8-3.jpg)
文章插图
【危于累卵典故出处介绍】曹丕南征东吴,是在孙权刚刚获得夷陵之战胜利后不久 。对于曹丕的这个决定,贾诩、王朗、刘晔这些曹魏元老都表示反对 。但为何曹丕却偏偏对持同样意见的霍性痛下杀手呢?这大概是因为曹丕刚刚继位,急于树立威信,而对贾诩、王朗、刘晔这样的元老们不敢发作,就找了霍性这样一个小人物来立威 。
- 位极人臣典故出处介绍
- 外宽内忌典故出处介绍
- 无所不可典故出处介绍
- 思妇病母典故出处介绍
- 畏蜀如虎典故出处介绍
- 吴下阿蒙典故出处介绍
- 相继而至典故出处介绍
- 献可替否典故出处介绍
- 不成体统典故出处介绍
- 心害其能典故出处介绍